摘自:今周刊

二月十九日,下午三點,剛結束在遠企飯店一場公開演講的《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隨即馬不停蹄地趕到位於台北市內湖行愛路的壹傳媒大樓。

同一時間,位於壹傳媒五樓辦公室內的黎智英正氣定神閒,戴著老花眼鏡,專注而安靜地翻閱著美國《新聞周刊》,等著貴客來訪。

謝金河的精力無窮,每天的行程排得滿滿,還得定期寫稿,每個星期六一定參加捷兔俱樂部的跑山活動,幾乎一刻不得閒。

而黎智英則行程優閒,每個月來台待三至四天,在台灣期間,除了留下兩天中午分別約請《壹週刊》、《蘋果日報》高階主管吃飯外,每天中午過後進辦公室,到了五點一定離開;而在辦公室時,除了少數的會議外,多在看自己的書。

那一天,一見到謝金河,黎智英隨即起身相迎,同樣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兩人伸出手一握,同時也握住了台灣平面媒體資源的半壁江山。

這兩人,一位是遠自香江跨海而來的狗仔鼻祖黎智英,一位是社會各界熟知的財經大師謝金河,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媒體經營者,聚在一起會爆出什麼樣的火花?

黎智英,這幾年透過《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在台灣打下知名度,加上電視節目「全民大悶鍋」的模仿傳播,台灣民眾對他並不陌生,他是香港壹傳媒的負責人,外界常冠以「狗仔大亨」的封號。

壹傳媒集團在港股掛牌,黎智英一人獨攬七四.○六%股權,按市值計算,黎智英個人就有二三○億台幣的身價,稱之為傳媒大亨毫不為過。

黎智英學歷不高,一派草莽風格,書卻讀得很多,對兩岸三地的發展有其獨到的見解,尤其多以具體行動肯定台灣的民主政治成就。去年三月,黎智英在港大賣壹傳媒股票一億八千萬股,套現台幣三十多億元,事後證實,黎智英以這筆現金轉進台北市內湖區,成立投資公司,大舉獵地,如今在內湖擁地至少八千多坪,按目前市價計算,市值至少六十億元。

比起許多台灣政治人物信口開河,這位外界褒貶不一的狗仔大亨,卻用最具體行動表達「愛台灣」的心聲,他長期在香港租屋而住,來台卻在陽明山上花大錢蓋別墅;他盛讚台灣民主自由,「即使被阿扁糟蹋八年,也無法撼動台灣堅固的民主體制」,堅信台灣的民主是「兩岸三地最珍貴的資產」。

《壹週刊》登台七年,《蘋果日報》在台開報也將近五年,對台灣社會掀起鋪天蓋地的狗仔文化,有人說,壹傳媒掀開許多知名人士的虛假面紗,讓富豪巨賈全數現形,黎智英聽了滿臉笑意,連說三聲,這是「好事、好事、好事」。

壹傳媒去年在台告捷,年度還未終了(香港會計年度至四月底結算),《壹週刊》已獲利一億五千萬元,《蘋果日報》獲利五億餘元。黎智英不止一次在內部高階主管會議上表示,未來台、港兩地壹傳媒可能切割,甚至在面試高階主管時,直接開出台灣掛牌後的分紅比率作為條件,以示決心。

這一次,台灣總統大選之前,兩岸開放聲響,謝金河與黎智英首次正式面對面坐下來暢談九十分鐘,兩人對話處處機鋒,卻也笑聲不斷,話到深處讓人咀嚼再三,或許台灣的明天,就在兩人自在的對話中,有了具象而清晰的圖像!以下即為兩人對談的精采內容:

辦媒體 沒朋友、沒關係、沒包袱

謝金河(簡稱謝):壹傳媒進到台灣之後,帶給兩大報很大威脅和影響,以後兩岸三地都不可能再出現像《蘋果日報》和《壹週刊》這樣的媒體革命?

黎智英(簡稱黎):對。我覺得,只要世界更開放,就是媒體的機會。過去香港雖然是很開放的社會,但畢竟還是文人辦報,例如《信報》,從來沒有做生意的人去辦報,所以有壹傳媒進入的機會。

壹傳媒到台灣市場就更幸運了,台灣媒體市場過去長期是國民黨壟斷的市場,突然有個頭殼瘋掉的人闖進來亂搞,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因為我們沒有負擔。

我本來就是沒有負擔的人,從香港來更沒有負擔,沒有朋友、沒有關係、更沒有包袱,吃過飯我就忘了他是誰了。

別人(同行)可能要什麼影響力啊、權威啊,這個對我來說,是個笑話。

謝:我們在台灣會有很多框框,比如說《今周刊》,我們自己規範「肚臍以下不准報導」。前兩天,我去香港跑馬拉松,看到很多香港傳媒在罵你,說這次陳冠希事件,香港《壹週刊》把這些照片結集成冊地在賣?

黎:《壹週刊》(香港)並不是最先把這些照片登出來(在封面),但每次都這樣,說我多早多早之前就看到照片等等,只要有類似事件,就把矛頭指向壹傳媒。

謝:你是這二十年來,把狗仔精神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一開始可能很多人覺得狗仔文化離經叛道,但現在看來,卻也讓很多知名人士現形,把過去用威權包裝的政治人物,拉到和你我都一樣,誰是好人、壞人,廬山真面目現形,全部看得很清楚。

黎:這是好事!好事!好事!哈哈!很多人、很多事都很虛偽的,但現在的社會應該是開放、平等的,這是壹傳媒的精神。

謝:你過去做成衣生意,然後才做媒體,兩個角色之間的轉換一定很難?

黎:我覺得做完媒體再做生意才難;我是做過很多生意之後才做媒體,什麼人都看過了,我有足夠能力接受媒體的各種挑戰,但如今我做了媒體,不相信我可以再做生意,很難啦!做生意沒有做媒體這麼過癮,做媒體很過癮的。

而且做了媒體之後,沒有媒體,會很失落。哎呀,其實人不該這樣,有了什麼之後,沒有會很失落,這是很慘的。

去中國 有信念,活著比較有意思

謝:從六四之後,香港改變很多,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如果當年你沒有罵李鵬(編按:一九八九年黎智英因為六四天安門事件而公開辱罵李鵬,被迫離開中國市場),繼續在中國市場發展,可能改變你一生的命運,也許現在整個事業版圖都不一樣了?

黎:影響當然有,我可能還在做佐丹奴,日子比較平淡,但做傳媒,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這些改變不了多少我的生活,我本來就不是按牌理出牌的人,也不是規矩的人,但我一定都要開心,不論我做什麼,我從來都是開心的人。

謝:生活不過是吃飯、睡覺,不過就這麼回事,但就人生疆界的版圖,兩岸三地你畢竟是缺了一角。

黎:對,也許我進大陸,事業會大很多,錢會多很多啦,但是,做人的意義可能就沒那麼好,哈!

謝:有沒有嘗試和中國改善關係?

黎:沒得改善,怎麼可以改善?我到今天這個位置,這個年紀,有錢是好,但錢對我來說夠了,有尊嚴更好。有個信念、立場,有個堅持,活著會比較有意思一點。

謝:格調呢?

黎:格調一點都不重要。

愛台灣 沒人的台灣財產比重像我這麼高

謝:台灣很多政治人物只會嘴巴講愛台灣,但這幾年我看來看去,只有你身體力行,我發覺你才是最愛台灣的。

黎:我最愛台灣啊!至少據我所知,沒有人財產比率像我這麼高都在台灣。

我進到台灣市場之後,陸續把錢也轉進來。現在在國外除了一些無法移轉的例如香港壹傳媒、英國酒店等持續在做之外,投資幾乎全部都在台灣。

謝:事實上,台灣很有生命力,前一陣子,我們請香港的命理大師李居明來演講,李居明說,台灣要走五年好運,這話我們自己講,大概也沒人聽得進去,其實我只想透過這位香港大師的口,告訴大家,台灣真的很好。

黎:我覺得台灣在過去八年,有好處有壞處。台灣的民主主要是民進黨打出來的,但民進黨執政之後,卻有了阿扁這麼爛的總統,這是很弔詭的事。

不過,台灣被阿扁執政八年,民主機制完全不受影響,也沒有把民主搞壞,可見這套機制多麼堅固,這也是阿扁執政帶來的意外貢獻。

謝:因為他沒有做大規模的掏空。

黎:還有一點貢獻,這八年來,台灣人民從一個集權的政治走入開放,過去台灣人可能都在反攻大陸,這個身分是大家共同的力量,但走入這八年,舊的身分沒有了,必須重新尋找身分,而且找到啦(指民主),過去八年,台灣人在經濟上身分確實比較低,但在政治上補過來了,如果沒有這八年,台灣可能要花上十六年的時間,甚至更久,才能找到民主價值,無形之中台灣可能省了八年,但這點一般人看不到。

從這角度看,我覺得台灣一定好。台灣有民主、有法治,有知識自由、宗教自由,有很好的民間有力組織,是很完整的社會,因此,三通以後,大陸很多人才、資金,以及很多國際級投資機構、高附加價值貨物的轉運中心,都會回到台灣。

謝:最近谷月涵才跟我說,「台灣越開放越強大」。

黎:這是肯定的。

謝:我常說,一般人拉肚子拉三天就完蛋了,但是台灣的錢、人才不斷到大陸去,拉肚子拉了二十幾年還沒事,真是厲害,未來這個機制要是反轉,一轉成為錢與人從大陸過來,那還得了?

黎:我也是非常樂觀。你越開放,就越表現出台灣競爭上的優勢,你出去的錢不給它途徑,它就不會回來,但是阿扁他們比較本土的意識,就把世界擋在外面。

為什麼三通這麼重要?三通包括通錢、通人,什麼都通。因為大陸經濟已經改變全球經濟生態環境,你跟它分開來,一定沒有發展,亞洲各國沒有人能夠不和中國通商,而且是大規模地通商,假如三通確定開放,台灣經濟奇蹟一定重現...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銷售冠軍-喬吉拉德的成功信念:
1.
我是第一名!
2.
我是最棒的!
3.
我相信我能做到!
4.
一切奇蹟要靠自己創造!
5.
走出去,讓大家認識我!
6.
我每天都在發出愛的資訊!
7.
我珍惜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8.
我不會把時間白白送給別人!
9.
我的成功來源於我的好習慣!
10.
一切由我決定,一切由我控制!
11.
總有人要為我今天的起床付出代價!
12.
在我的生活中,從沒有”不”這個字!
13.
我就是一個推銷員,我熱愛我的工作!
14.
我笑著面對他,我的錢在他的口袋裡!
15.
我會向著目標,把所發動機全部啟動!
16.
從今天起!直到我生命最後一刻,用心笑吧!
17.
我一定會捲土重來,笑到最後才算笑得最好!
18.
恐懼的人,心將受苦,因為恐懼使他痛苦!
19.
推銷的要點,不是推銷產品,而是推銷我自己!
20.
我一定會讓你買我的產品,因為我一直在行動!
21.
我的每分每秒都有旺盛的鬥志,掃除推銷中的任何障礙!
22.
就算你是一個挖地下道的,如果你喜歡,關別人什麼事!
23.
當我笑時,整個世界都在笑;一臉苦相,沒有人願意理睬你!
24.
要勇於嚐試,之後我會發現,我所能夠做到的連自己都驚奇!
25.
與有信心的人為伍,將那些無痛呻吟,怨天尤人的人逐出你的生活!
26.
如果看到一個優秀的人,就要挖掘它的優秀特質,移植到你的身上!
27.
只要與我有過接觸,我都會讓他們知道;我記的他們,我在關心著他們!
28.
從今天起,大家不要再躲藏了,應該讓別人知道我,知道我所做的事情!
29.
我一定會讓你買我的產品,因為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是我花費,我不會讓你走的!
30.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問題,但我認為問題是上帝給我的禮物,每次出現問題,把它解決後,我就會變得比以前更強大!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30雜誌

看方文山的歌詞,一不小心就掉到歌詞裡。本來還在電腦前喝可樂,下一秒就跑進五代十國,披上「黃金甲」,跨上馬背,做個血染沙場的大將軍;或是跌到江南庭園,輕撫青花瓷,與愛人訣別。看他的歌詞簡直就像玩虛擬遊戲,不但身歷其境,還瘋了似地跟著主角一起傷心。

 

方文山的人生也充滿戲劇性,比電玩還不可思議。他活在現實世界,人生,是很苦的,他來自貧窮家庭,半工半讀負擔家計,從小就在工地撿廢鐵絲、舊鋁罐,還做過黑手跟桿弟。唯有嚐過苦味的人,才會更認真地找樂子,沒想到他只不過是認真地找樂子,卻得到意外的驚喜!

 

不唸書愛幻想,自創異想世界

唸書時,放牛班的方文山豁出去,天不怕地不怕,很敢「玩」老師,挑戰權威;書法作業同學乖乖地臨摹柳公權、顏真卿,但方文山卻很「頑劣」地寫:「今天我吃得好飽,便當裡面有雞腿。」小楷字多,他就把韓文、日文,甚至是五塔散上面的泰文,通通都拿來亂抄一通。

 

他的週記內容「觀點獨特」,木村拓哉來台訪問是國際大事,隔壁眷村王大嬸家的狗走失,成了國內新聞。方文山說:「反正老師根本不會看,字滿滿的就好啦!」在那個戒嚴、對文字管制很嚴格的年代,這樣惡搞難道不會出問題嗎?他毫不在乎:「大不了就抓去關,有什麼大不了的。」

 

方文山沒錢出去鬼混,乾脆創造一個好玩的世界,自己玩。他憑空捏造一個國家,幻想自己是英勇的將軍,不斷打戰併吞鄰國,就像打電動練功,每贏一戰就升一級,終於君臨天下,當上大皇帝;最後皇帝又因為種種原因死掉了,他變成另一個英雄,重新征戰天下。比這個更無聊的遊戲是,他假設中國沒有統一,滿洲、華南、四川自成國家,就像現在的歐洲一樣,文化很多元,發生種種的趣事。

 

難怪他會寫出《亂舞春秋》這樣的歌:「東漢王朝在一夕之間崩壞 興衰∕九州地圖被人們切割成三塊 分開∕讀三國歷史的與衰 想去瞧個明白∕看看就馬上回來……」原來他是在分享自己腦袋裡的異想世界。

 

編劇夢碰壁,工地討生活練寫詞

大部分男生討厭當兵,出操、離家都很苦,方文山卻樂得很,這可是他從小到大難得的兩年悠閒時光,終於不用到工地當苦工!他用這兩年好好思考了自己的未來。

 

高職畢業生,退伍後也不會有什麼前途,於是他檢視自己的優點,發現文字是他的長處,也是他偷偷藏在心裡,從未放棄的夢,他撿回這個夢想,下定決心要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當兵時立下志願的男人不少,勇敢實踐的卻不多。他退伍後湊了一筆錢上編劇班,到處投稿卻處處碰壁。走投無路的他不死心,想︰「不能當編劇,至少先混進電影公司,當小弟也好!」

 

方文山有夢想、有決心,可是一點人情事故都不懂,他連履歷表都沒準備,就打算跑去電影公司敲門,一間一間問︰「請問你們有缺小弟嗎?」他傻傻地想︰「幹嘛準備履歷表?講一講就好啦,反正要的話就當場寫。」

 

他盤算得很好,卻忽略的自己的「恐懼」,畢竟人生可不是電玩,按個鈕就可以重新開始,真實人生最讓人感到害怕的事情之一,是被當面拒絕的難堪。方文山背熟了敲門後該講的台詞︰「你好,我是方文山,我對電影很有興趣,我可以從最基層做起,你那邊有什麼需要的地方,我可以幫忙。」

 

但他沒有敲門的勇氣,在電影公司門口從下午2點晃到3點,跑去買份報紙放鬆心情,看完就4點了,還是沒勇氣,乾脆明天再來。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厚著臉皮敲門,果真得到送片小弟的工作,說穿了,也就是專屬快遞小弟而已。但做小弟的薪水根本付不起台北的生活費,過不了多久,他投降,回桃園工地繼續蹲著。他沒有放棄,只是開始思考下一場仗該怎麼打!

 

他一邊做工,一邊練功。寫劇本沒人要,市場又小,那就寫歌詞吧。1990年代是國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伍佰、張學友、張惠妹等巨星輩出,他勤聽歌,仔細研究歌詞,模仿別人的寫作方式、學押韻,甚至把巨星的歌詞拿掉,重新填過。

 

別人上工帶便當,他卻帶紙筆,常常工作到一半,想到一句好詞,顧不得雙手滿是灰塵,蹲在地上就寫起歌詞。

 

與周杰倫聯手,締造樂壇傳奇

他認真整理出一百首歌詞,學KTV歌本從一字部開始排起,做成「百首歌詞大全」,寄了一百份到唱片公司去應徵。這是方文山的「第一本書」,根據他精密的估算,這本「歌詞大全」經過郵寄、櫃檯小妹、唱片公司企畫把關等重重關卡後,應該有12.5%的機會能被送到製作人手上。

 

方文山懸著一顆心等待,心想總會有幾個製作人來關心吧?沒想到只有還在主持「超級新人王」節目的吳宗憲欣賞他的才華。1997年7月7日凌晨1點半,吳宗憲打電話給方文山,邀請他北上面談。他講起接到吳宗憲電話的那一刻,還是很樂︰「他說他是吳宗憲,我心裡面就OS,我還是李登輝咧。」

 

被吳宗憲簽下只是一個起頭,方文山清楚未來還很長,他緊緊抓住這個出頭的機會;一兩首歌被聽見沒什麼了不起,他還有更多歌詞等著發表,等著用文字的力量感動所有人。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1年正式開幕,是台北市首座開張營運的大型購物中心。共分A、B兩區,共有地上9樓、地下4樓,陸續引進各式精品品牌。現址是黑松汽水台北中崙工廠改建,藉由公開招標,由土地取得者三僑關係企業與黑松共同投資成立三僑實業,動工興建。

廖鎮漢小檔案:微風廣場執行常務董事,1971年出生,O型金牛座,澳洲格理菲斯大學畢業,主修商科,副修日文。24歲大學畢業之後,就回台灣負責微風廣場的開發案,透過一連串的創意經營,將微風廣場打造成台北頂級的生活與精品購物中心。

在台灣,微風廣場並非最大的百貨公司,但它絕對是各家百貨公司參考的「標竿基準」(bench mark)。相較於百貨業今昔兩大龍頭──新光三越與SOGO小心翼翼地照顧主流大眾客層的品味,微風廣場幾乎是以領導並創造新生活式樣的先驅者姿態,冒險性地衝撞此一行業的所有規則,而最終微風廣場成功地成為台北高品質、高感性消費者的首選品牌,也創造了自身經營的成功。
由一塊高架橋下的汽水工廠遺址,搖身一變成為台北生活時尚的中心,微風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是實質掌舵的關鍵人物。
坦承「從小就喜歡美麗的事物」,廖鎮漢對物質與空間具有高度的敏感,也因此當他接受父親交付的開發任務時,這種天賦很快地便為他勾勒出微風廣場的圖像。事實上,他不必仰賴顧問公司隔靴搔癢式的市場分析,便可準確地訂出商品種類與差異化規格。當年微風廣場一開幕,讓台北為之驚豔的微風超市,就證明了廖鎮漢在風格產業裡的獨特經營能力。
但對他自己而言,微風廣場的殺出重圍,或許更來自於他不喜歡做一樣、一窩蜂的事。位於SOGO、中興百貨、晶華城與信義商圈押陣的高度競爭地段,照理說應該會受到不少同質性業種彼此攪局所產生的壓力,但微風卻輕易地走出當年群雄逐鹿的泥沼,靠的就是「決不複製同業,但加倍努力做自己」的執著。
舉例而言,為了讓微風廣場的時尚生活風格更突出,廖鎮漢費盡千辛萬苦,簽下美國時尚超市Dean & DeLuca的代理權;為了客人們在下午四點之後還能買到持續出爐的麵包,他又簽下日本麵包店之王Maison Kaiser,自己來經營。
「要讓顧客覺得有一種驕傲感,微風才夠資格成為一個品牌,」七年來,不少次冒險性的判斷都出乎意外的成功(包括「封館週年慶派對」),幫助廖鎮漢取得了父親與同事間更多的信任。新接手的「微風台北車站」是他的探索新樂園。雖然他才三十六歲,但他每一個關於賣場內容的決定,都正創造著台北空間與精神風貌的未來……。

詹偉雄(以下簡稱詹)  微風廣場的出現和它的經營方式,在台灣一成不變的百貨零售業中顯得非常特殊,其中,不少顧客們對微風超市的興趣最大,它擁有非常鮮明的自我風格,食材的多樣與異國情調、熟食展現的示範性飲食感官體驗,加上明亮有致的氣氛管理,一舉打破台灣消費者對超級市場的刻版印象,你當初是如何規劃微風超市?
廖鎮漢(以下簡稱廖)  微風今年已經成立第六年,如果連招商時期算起則是第七年。當初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我想要在台北成立一座精品賣場。但超市的經營不是我們的本業,一開始本來也跟國內頂級的超市經營業者談過,但最後結果都不理想,都不是我想要的感覺,後來我們也曾經和日本的City Super談過,他們的創辦人石川正志對於跟我們合作非常有興趣,甚至派他們的人過來當我的特別助理,雙方都有很強的合作意願。不過很可惜的,後來創辦人過世,當初談的東西很多得重來,可是當時微風已經準備開幕,所以我就決定自己跳下來經營。
超級市場是個很難賺錢的business,做得好,利潤大概也就二%到五%左右;做不好,則很容易賠錢,但我還是很想要做。如果樓上的精品百貨呈現出來的感覺是這樣,我很難接受底下樓層的超市感覺不對,這就像「一個人上面穿西裝,下面卻穿草鞋」,所以在超市的經營上,我還是維持了微風整體精品賣場的感覺與特色,不要讓消費者到底下樓層之後,感覺就變了。
當時決定要做微風時,外在大環境其實並不好,台股指數大概只有四千兩百點,總體經濟很不景氣,所有人都說我瘋了,台灣哪有這麼多的有錢人,去支撐微風這樣一個走精品、高價路線的百貨公司?但當時我其實就有某種感覺,發現人們愈來愈懂得用好東西,花錢享受來享受生活,這和品質與美感有關,和價錢無關。你東西做得很爛卻賣很貴,人家還是不會理你,但大家會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去多花一些錢。在台灣做流通業,只能往兩端走,不是往上做最頂級,就是往下做最大眾的市場,做中間的市場會很辛苦,因為顧客都往兩端移動了。最後我選擇做高單價的精品路線,希望呈現出一種整體生活態度的賣場空間,選擇做超市也是這樣的想法。

  賣場的定位,往往來自會說話的商品。微風超市剛成立的時候,有沒有計畫哪些指標性的商品,一定要讓消費者印象深刻?
  當初在選擇的時候,我是照著我自己個人的需求而來,因為我很愛吃,也很愛做菜,但台灣卻經常讓我找不到合適的食材或調味料。在超市產品的選擇上,我就非常重視個別產品的豐富與完整,特別是「調味料」的多種與多樣,是微風的特色。比如說不同的醋、起司、吃生魚片沾的醬油等。過去台灣的醬油都太鹹,但泰國的醬油很棒,因為醬油中有加魚露,非常清淡,味道也很好。抱著這樣的心態經營,所以現在我們有很豐富的調味料,台灣喜歡吃、動手做菜的人也很多,愈來愈多人會願意去買一瓶上千元的醬油,因為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不同了。
「吃」這幾年變化很大,在台灣會愈來愈受到重視。以我自己為例,因為年紀慢慢變大了,新陳代謝變慢,胃的空間變得更有限也更珍貴,我就不想要隨便吃,最好是每一餐都能吃到不同的東西,而且又都能吃到好吃的,所以我就常和同事聊天討論,哪邊又開了新餐廳、又換了新廚師、又出了什麼新菜。電視或是雜誌的美食報導我也常常看,常常是電視上看到哪家餐廳的美食報導,隔天就去吃。我最近很喜歡有故事性的餐廳,一碗滷肉飯有八十年的歷史,雖然吃的時候只花五分鐘就吃完,但當你了解這碗滷肉飯的故事,當下的感覺馬上就不一樣,就算東西吃起來只有五十分,加上它的故事很可能馬上就變成一百分。
不只因為我自己愛吃,吃對我來說,也變成一種社交的方式。比如說前陣子,我們超市新進了一種很棒的火腿,我就自己買了一批放在家裡,找個週末約朋友到家裡一起來試試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名目,就是約大家來試吃火腿,一個新食材就促成了一個難得的聚會,就這樣過了一個舒服自在的下午,大家都很開心。

  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是個愛吃的人?
  我從小就對廚房的事物充滿興趣,常常跟在媽媽身邊看她在廚房做菜,然後偷偷把做菜的方法或順序記起來。小學時,因為家裡面做生意,大人都很忙,有次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我炒飯給自己吃,家人回來看到嚇了一大跳。我很小的時候就出國留學了,常常為了做菜的問題,打越洋電話回家問我媽媽,比如說牛肉麵的材料要怎麼準備?要去買哪些材料?要怎麼做?我都會在電話裡面跟我媽媽討論很久。

  現在微風超市已經非常有口碑,你會不會想要把它獨立出來,變成一個單獨的公司,然後到各地去設點?
  將微風超市獨立出去,這並不在我們未來的規劃當中。微風超市之所以會成功,主要原因來自微風廣場本身,因為賣場整體的特色,可以吸引到龐大的人潮,這些人在想法與觀念上,比較能接受微風超市這樣的型態,這是相輔相成的,超市本來就是個不容易賺錢的business,我不認為把微風超市獨立到各地去設點,會有太大的機會。
但是在過去微風超市的經營上,我卻看到一些可能的機會。因為微風超市是台灣第一個訴求金字塔頂端的超市,剛開始,我們是用培養自己貿易商的態度來經營,因為要引進的店面和品牌,許多都是台灣過去所沒有的,要吸引它們進來,一定要提供完整的發展前景。我也認為社會慢慢在改變,對一些生活型態的品牌接受度愈來愈高,可以想想更多的可能。
比如說我們引進的生活風格超市Dean & Deluca,它在美國不只是個販賣食物的零售品牌,它是一個經營非常成功的Lifestyle品牌。它的咖啡、麵包、甜點等各種食物,都很有自己的味道,說穿了,它是用經營Fashion的方式來經營食物,消費者到店面來,可以享受到很棒的服務與產品。我就在想,它有沒有可能變成台灣下一個便利商店的型態?有沒有可能把店面向外去拓展?以我自己為例,就是因為出國旅行時碰到這樣的店,很喜歡它所呈現的感覺,所以才想把它引進台灣,創造另外一種Lifestyle。

詹  當時想要成立微風廣場,最先起心動念的那個想法是什麼?有哪些國外的店家,曾經是微風創業的參考對象?
  微風在成立之初,我們參考國外的對象,主要是法國的Galeries Lafayette(老佛爺百貨)和日本的西武百貨。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只是想做百貨公司而已,而是想做購物中心,以滿足現代都會消費者的生活與娛樂需求。
當時這個地段很low end,位在市民大道高架橋旁邊,不是什麼重要的商圈。我希望把它打造成「城市中的綠洲」,所以在整體空間的設計與感覺上,光、樹、水是很重要的元素。在一樓室外的中庭,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很舒服的空間,可以讓人在這邊曬曬太陽,看看綠色的樹木,現在中庭絕大多數的樹,都是當初一成立就種到現在的。但水的部份,原本我們有一個不錯的水池,但感覺消費者並不喜歡這樣的設計,附近的住戶或是旁邊的商店常常跟我們抱怨聲音很吵,消費者也常跟我們申訴,說經過水池旁邊常常因為風太大而把水吹到身上,所以我才想說好吧,既然大家都不喜歡,那就把它填起來改成店家好了。所以做我們這行的,localize真的很重要,不能和當地的生活習慣與觀念差太遠。

  微風廣場在台灣的百貨經營上,有許多不同以往的創新,例如在樓層的空間規劃上,就和其他百貨公司很不同;在內部空間的規劃,也經常做調整,所以幾乎使消費者每一次來,都有一些新的感受。它也是第一個週年慶做「VIP封館」活動的,這些動作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其實最根本的想法,就是我不想做和其他人一樣的事情。台灣的百貨公司,在樓層與空間上其實差別不大,當然引進的品牌專櫃會有不同,但整體感覺並沒有太大差別,普遍來說一樓就是賣化妝品、二和三樓是女裝、四樓是男裝、五樓是家電、六樓可能是運動用品或是書局之類的。如果把消費者的眼睛矇起來帶進一家百貨公司,張開眼可能根本不知道是在哪裡,因為太像了。
以前百貨業內部的空間與樓層,是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微風則是三月一小改、五月一大改,剛開始所有人都以為我瘋了。但這麼多年下來,我的很多想法都實現了,會來逛街、逛百貨公司,消費者本來就是抱著輕鬆的心情,在原本單調的生活中尋找調劑,所以我很希望每次他們來微風,都有一些不同的感覺,下次他們就會更願意來。最近我們剛完成把無印良品改到三樓,原本二樓的空間引進日本的Plaza,大概是這個階段最後一波大調整,只剩下四樓還沒改了。現在的微風已經和七年前剛創立時完全不一樣了,對我來說,第一個十年的重心在微風,第二個十年的重心,會放在把微風廣場成功的經驗進行複製與拓展。
和其他百貨公司相比,微風廣場其實不算大,再加上我個人的偏好,所以我們只做和Fashion有關的精品品牌,以此再來發展符合這些消費者風格的餐廳、超市、生活用品等更多店面。所以我們幾乎沒有兒童的品牌,在兒童服飾品牌中,確實有很多很高檔的,但我覺得Family和Fashion在概念上差距很大,所以我們不做這塊。
我個人很討厭做例行式、一成不變、人云亦云的事,因此我很討厭「週年慶」。不過在台灣,消費者都會期待你的百貨公司每年都要有一個這樣的活動,所以我才想說既然週年慶還是得做,那就做一些不一樣的,所以才有週年慶「VIP封館」。這一開始在網路或是媒體上被罵得很慘,大概的批評都是說我現實、瞧不起人之類的,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微風的風格與客層非常明顯,我不能期待所有人都喜歡我,所以我想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喜歡我的人。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反正我只做我自己,已經有那麼多事情要管了,我還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實在太累了。事後證明,我們第一次這樣做之後,一個晚上五小時的業績,就從原本的六千多萬元一口氣衝到兩億七千萬元,現在有同業也會做「VIP封館」的活動了。

詹  會想要把微風的成功經驗,移植到中南部去嗎?
  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規劃,對我們來說,主戰場還是會在台北,這塊市場是我們比較熟悉,也比較有能力做的。現階段微風廣場已經算是穩定上軌道了,再來我希望做更進一步的拓展。
至於要如何拓展?要不要跨入下一個和微風相關的產業,這些方向和行動多數還在內部討論中。我是希望到更多領域去發展,比如說我們引進的一些品牌,如何讓這些品牌創造更多效益與利潤,這是下一步我比較想做的事情,對於這些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去年底微風負責了台北火車站的新開發案(編按:微風廣場的母企業三僑實業,去年十二月與台灣鐵路管理局簽訂台北車站二樓、一樓、地下一樓的經營合約,為期十二年,其中二樓商場規劃為「微風台北車站」),關於這個案子的想法是什麼,你為什麼會對「車站」這個場所產生興趣?
  台北火車站是整個台北非常重要的地標,我們很希望幾年後能把它變成台灣的門面。這幾年台灣的變化與進步都很多,但很可惜,大型的公共建築與空間質感並沒有同步跟上來。因為機場捷運的興建,未來外國觀光客來到台灣之後,可以直接從桃園機場到台北車站,機場是台灣第一道門面,但目前看來很難有轉圜餘地,但我個人是很不希望外國觀光客到了台北車站之後,對台灣的印象會遭受到二次傷害,從這個想法出發,相對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我希望未來能把台北火車站改觀,讓它變成像東京品川車站或是紐約中央車站那樣,結合賣場與空間規劃,散發出屬於這個城市獨特的特質。
對我來說,最簡單的作法其實只要花一千萬元把地板翻修,然後把空間租出去收租金就好,但這不是微風的原則。經營事業賺錢當然很重要,但我想做的不止於此,台灣在很多領域都很缺創造力,只要有成功的模式,就會有一窩蜂地跟進。我不想這樣,既然要做就要冒險。當然,如果沒有微風廣場的成功經驗,要做台北火車站會比較困難,但現在關於大型賣場的經營,過去在微風廣場的經營,已經累積很多經驗了。這當然也是很大的挑戰,預算原本是一.五億元,現在已經追加到四億了,我對內部的承諾是五年內要開始賺錢。

詹  從微風廣場成立到現在,你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剛開始的那一年最辛苦,主要是和SOGO那一戰(微風廣場與位於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口的SOGO百貨,七年前微風開幕那段時間,有過非常激烈的駐館品牌爭奪過程)。加上微風開幕兩個月之後,比微風大三倍的京華城也開幕了,一時之間競爭者變多,每個也都很強悍。
在開幕初期,岡一郎總經理帶著團隊在第一線拚戰,是微風成功的最主要關鍵。他那時剛離開SOGO(當時因為日本SOGO總公司破產,所以台灣SOGO由本土團隊接手,那時擔任台灣SOGO總經理的岡一郎離開SOGO體系後,轉戰微風),在百貨業他已經有超過三十年的經驗與人脈。也因為離開SOGO,所以他有更多和日系百貨集團談合作的空間,在品牌引進和發展定位上,他的專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其實我是覺得位於同個商圈的百貨同業,競爭要朝「把餅做大」的健康方向去想。例如微風在成立之初,因為空間與樓層設計的風格,私底下很多台灣的設計師品牌想要進來,但在同商圈內的中興百貨,在這塊已經做得很成功,經營的時間很長,累積了不錯的口碑,所以我就認為微風沒有必要做這塊。直到今日,微風也都沒有進設計師品牌,位於同個商圈的百貨公司,應該想的是怎麼把人潮從信義計畫區吸引過來,這才是比較健康的競爭。

詹  你和同事之間的相處模式如何?怎麼讓自己的想法變成整個團隊的行動?
  我想以身作則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我比較強勢。對於微風的經營,我本身也很拚,為了一個專案,連續幾天睡不到四個小時,這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同樣的事情,和你溝通或是講過一次、兩次,到了第三次我就會不耐煩了,我覺得那已經是你個人的問題,我是個就事論事討論的人。也很幸運的,微風從創立到現在,經理級以上的離職率是零。
要成就一個好的事業,員工與團隊很重要。例如微風第一年時,我根本不知道尾牙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台灣的企業都這麼重視這個活動,後來問其他人才知道,原來尾牙是要回饋員工,慰勞大家一年的辛勞,那我就在想:「既然如此,那老闆來要幹嘛,總不能坐在那裡繼續當老闆?」所以我大概是台灣第一個在尾牙活動上台扮裝表演、娛樂員工的,老闆那天出席的原因就是「娛樂同仁」。而既然我都上台了,其他主管當然也就沒道理不上台表演了。

  從今天的成績看來,你在很年輕的年紀就嘗到了「成功商人」的滋味。但我們也知道「成功商人」其實需要很長時間的歷練,因此我們好奇你在多大年紀就知道自己未來會當個商人?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要投入微風廣場的經營?
  我在小學二年級,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時,同學都寫要當「醫生」、「科學家」這一類的,我就寫要當「商人」了,為此我父母還被老師請到學校去過。因為從小家裡面就是做生意,看家族做生意,耳濡目染之下就覺得當商人很適合我。
大學畢業後,因為我姓廖,又不想去家裡的工廠,那時剛好家族事業中有現在微風這塊地,加上我對流行相關的事務很有興趣,所以畢業回國後,沒什麼其他的工作經驗,就直接做微風廣場了。當然我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加上對百貨業根本沒有經驗,所以我不適合當總經理,只選擇當常務董事。我很依賴經營的專業團隊,因為那部份是我所不足的。
現在做的這些事情,真的是我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每天工作得很開心,對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抱怨。在工作與生活上,我自認是個冒險性格很強的人,自己的生活與興趣有助於事業的經營,這點我很幸運。我本身很喜歡旅行,去看看不同城市的流行文化和生活內涵,是我本來就會做的事情,這很自然就會反應到我在微風的經營上。另外我也很愛煮東西、吃東西,所以微風的超市、餐廳,都是我自己所喜歡的。

  在事業的經營上,父親對你有產生哪些影響?又有哪些你所敬佩的企業家,給過你哪些建議與幫助?
  我父親從小看我長大,對我的影響很深,他平常做事情的態度很保守,不輕易冒險,但一旦他做好決定,你會訝異他出手的手筆都很大。但我冒險性格比較強,我父親則是很保守、很穩,不過他又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嘗試的那種保守,不然也不會讓毫無百貨公司經驗的我來做微風,因為一投資就是二、三十億元,我想這大概是想法比較全面,也比較有眼光吧。
除了父親之外,我也很敬佩王永慶和郭台銘,這不是我的客套話,我是真的很佩服他們能把事業做那麼大、那麼成功,這真的非常不容易,和賺錢無關。這兩位前輩,我也都有機會私底下請教過,都有很好的收穫。例如有次曾有個機會當面向王伯伯請益:「公司的人愈來愈多,該怎麼管理比較好?」他直接就跟我說:「一定是制度歹吧!」(台語),其他也沒多說了,當下覺得這句話沒錯,但事後回想起來,真的是非常有道理。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56年,我二十歲,一個大三的學生。在那個貧窮克難的年代,眷村長大的我,有一股強烈的求知慾。當時心中唯一的打算就是出國讀書。要出國讀書,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要申請到獎學金。

1959年9月,松山機場告別,雙親認為此生再也無法看到家中唯一的男孩。六百美元的單程機票,耗盡了他們所有的人情—一張票、一世情。飛機往東飛,這個軍人子弟在腦中盤旋:留學路不要變成不歸路。

這個青年人,到新大陸修習經濟發展。他知識基礎淺薄,自我期許沉重。羞澀的行囊中只有一頁助教獎學金的信及一本厚厚的英漢字典。

讀完五年書後,就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River Falls)執教,直至1998年退休。

他出生的江南,近二十年來因改革而大放異彩;他成長的台灣,曾因經濟成長而受到舉世矚目,此刻卻陷入困境;他讀書與教書的美國,是那麼地自由、開放,令人嚮往;此刻也陷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淖之中。

這個讀書人相信: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不是革命的狂熱,也不是自私的冷靜,更不是自卑的自大與崇洋的抄襲,而是提出適合國情的現代觀念,使其推廣與實踐。

這麼多年來,他儘量挪出時間在台灣,一些時間在大陸,去傳播現代進步觀念。所謂進步觀念是指那些觀點、看法、立場,有助於提升經濟成長、社會公平、生活品質與永續發展。

坐在秋天楓葉紛飛的書房,面對一壁的西文書,另一壁的中文書,他告訴來訪的中美友人:上天已經太寬待我了。生於中國的戰亂、長於台灣的憂患、但執教於個人思想可以馳騁的大學學府中。

這位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對台灣,驕傲它人民的勤奮,卻憂慮意識型態的作祟;對中國,嚮往它開放的力量,卻擔心它發展的失衡;對美國,沈醉它無所不在的人性尊嚴,卻擔心它權力的傲慢。

近年來當他奔波於太平洋兩岸的頻率增加時,人生時鐘上的長針,已由西向東移。

另一個20年改變了台灣。

經濟成長改變了台灣

 

如果沒有經國先生近二十年(1969–87)在經濟方面的成就,開創了經濟的起飛與持續成長,台灣早就變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棋子。

經國先生是以經濟成就來紓解威權領導;他把民生放中間,政治放兩邊。十九年中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9%,平均失業率只有1.7%,創下了空前輝煌的紀錄。

歸納來說,這二十年中,是台灣經濟的黃金時代。三個關鍵因素是:政府首長具有改善人民生活的決心,而且個個清廉能幹,大公無私;私人企業充滿了活力,民間企業領袖逐漸冒出;社會上各階層普遍具有刻苦耐勞奮鬥上進的精神。

正如我在當時《遠見》(1988)1月號「評蔣經國總統經濟政策」一文中指出:台灣經濟要再上層樓,還需要不斷改善的因素包括了: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競賽規則落後;決策過程模糊;政府干預過多;社會福利欠缺;各級教育素質尚待提高。

令人遺憾的是,一直到今天,這些因素仍然是台灣社會的大缺陷。

如果把1987年的台灣與當時的大陸做比較,台灣的經濟優勢是全面的;二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大陸經濟的總體優勢出現在多方面:如近三十年來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11.9%,破世界紀錄;大陸外匯存底全球第一,已超越1兆4000億美元;大陸經濟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07年的IMD(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大陸居十五名,首次超越台灣(十八名)。

兩岸和平改變明天

 

因此,我一再呼籲:台灣的出路不是「去」中國化,而是「去」追求兩岸雙贏。

面對未來二十年,讓我先列舉觀察到的,對大中華經濟圈有極大影響的八個大趨勢。

(1)立國之道,對外是走向開放、和平、雙贏;對內是建構共識、願景、大愛。

(2)軍事的支出要減少;教育、健康、環保、基本公共設等要增加;社會福利既不能輕易增加,也不能輕易減少。

(3)對財政赤字、過度消費與貿易逆差要控制;外匯增加與貨幣貶值要節制。

(4)教育、健康及醫療社會福利的支出,應占中央預算的大部分。

(5)軟性實力(soft power)的吸引力,遠比硬性實力(hard power)的威脅力更能產生實效。

(6)賺大錢是「大」企業家,捐大錢是「偉大」企業家。

(7)為選舉而製造仇恨、為個人財富而貪污、為掌權而不擇手段,這些政客在世界各國,通常只有一個結局—鋃鐺入獄。

(8)台灣的活路,是與大陸接軌;台灣的出路,是與世界接軌。開放是生路,鎖國是死巷。

八個大趨勢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兩岸關係。沒有安定的兩岸關係,也就沒有安定的台灣。就在這個時刻,曹興誠這位企業家挺身而出,勇敢而又有創意地提出了「兩岸和平共處法」。

後扁時代,台灣的活路、出路及生路到底在哪裡?

我的答案是:

(1)靠創造兩岸商機來減少危機;

(2)靠全球化來對付邊緣化;

(3)靠兩岸共同市場替代台灣海峽戰場;

(4)靠凝聚全民共識來替代對立意識。

面對難以預測的立委及總統大選,我只能祈禱:

天佑台灣,讓我們共同認為:

構建和平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創造繁榮的人,才是真正的功臣。

半世紀來的台灣,從沒出現過英雄;半世紀來的台灣,曾出現過幾位功臣,但已經遠離而去。和平與繁榮是今後二十年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最需要追求的趨勢。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小學之前,「棒球」兩個字未曾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更不用說要去千里遠之外的美國挑戰大聯盟。

我在棒球風氣盛的台南府城出生,但周遭親朋好友都沒人打棒球,會想打棒球,是受到電視的影響。上小學的前一年,中華職棒開打,我透過電視看到職棒比賽,覺得很有趣,才對棒球有點想法。

棒球隊操得凶 曾經退出

剛好自己念的崇學國小有棒球隊,我就參加了。原本以為好玩又風光的運動,在我加入球隊之後不久,就發現不那麼好玩了,操得很凶,時間都被限制在球場,有點不習慣,沒多久就退出了。

離開球隊不到一個星期,自己的手又癢了,再回去參加球隊,之後就未曾有離隊的想法,並且把它轉化成興趣,不再認為打球是苦差事。

或許很多人認為,打球的人都不念書,但是我的情況可不一樣。父母很重視我的課業與生活教育,我一邊打球,一邊兼顧課業,經常在晚上結束訓練後,再騎單車去補習功課,包括英文,只是沒想到當時學會的基本英文,竟然會在日後赴美打球發揮一點作用。

國三抉擇 跟定棒球一輩子

另一個生涯可能的轉折點是在國二升國三那年。原本認為我打球只是好玩的父母親,要我好好思考未來發展,如果不想再打球,得趁早轉往學科發展。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繼續打棒球,當時沒有想太多,沒想到將來有赴美打球的機會。

2000年高一首度當選世界青棒賽國手,隔年再入選亞洲青棒賽國手,與陳鏞基、鄭錡鴻、羅錦龍等人同隊,幾年後我們都相繼選擇到美國發展。

赴美打球?高三球探追

我高三再度入選世界青棒賽中華代表隊,已成為球隊的先發球員,獲得美國職棒球探注意,問我是否有興趣到美國發展,這是我第一次閃過到美國打球的想法。

想出去看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是我對出國打球的第一個想法,想出去見識不同世界的棒球觀。

2003年初與道奇簽約,受到陳金鋒與郭泓志兩位學長的照顧,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得靠自己去適應,第一年有翻譯幫忙,生活上沒問題,但從第二年開始,就沒有翻譯,得獨自面對異國打拚的棒球生活。

棒球三多:多練、多看、多問

感覺在美國與台灣打球的最大差別,就是要「放得開」,球季很漫長,一場打不好,下一場再來就好。以前在台灣參加比賽,面對短期杯賽或是聯賽,以贏球為目的,自我要求高,有時打不好會被罵,但在美國打不好,教練不但不會罵人,還安慰我慢慢來。

現在我更懂得欣賞美國人享受棒球樂趣的態度,要求自己要以這種態度面對長期比賽與訓練,即使是挑戰大聯盟的過程也是如此,不刻意給自己太多壓力。

很多人都說我在游擊區的守備很好,這是我挑戰大聯盟的優勢,守備要好沒有訣竅,就是平常多練、多守,一再重覆相同動作。

「多看」也很重要,2006年首次參與大聯盟春訓,我會仔細觀察大聯盟球員如何玩球,怎麼去處理好每個球,這些都是用眼睛累積的心得;「多問」也是不錯的方式,有問題多請教教練或是大聯盟的選手,他們都會很樂意指點。

2006年與2007年都入選「未來之星」明星賽,對我有很大的激勵,能在大聯盟球場比賽,受到大聯盟球員的頂級待遇,對一直在小聯盟吃苦奮鬥的我們,具有很誘人的吸引力。

 

2007年9月球團通知我升上大聯盟,真的很開心,多年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但這只是一個起步,我期待能在大聯盟站穩腳步,成為先發球員,還得再加油。

 

在美國面對各家好手競爭,自動自發很重要,通常在球隊規定的練習時間,我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先去球場做重量訓練或是加強打擊,比別人多練一點,長期下來總會有幫助。

 

常有人問我,贊成年輕選手去美國打球嗎﹖我的看法是,如果有機會,應該去嘗試,畢竟美國職業棒球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發展出完整的訓練系統,人才多,競爭也激烈,球技的成長會更快。

 

挑戰大聯盟雖是遙遠的路,台灣選手仍有發揮空間,尤其出了不少好投手,守備見長的內野手也有機會,只要再加強打擊爆發力,都可能有圓夢的一天。

 

這幾年接受中華隊徵召,一直期望能在國際賽超越日本與南韓,其實台灣選手的素質並不差,只要有健全的訓練環境,大家不要以現有成就自滿,積極往上追求更高的層級,將來還是有所作為。

 

眼前我的目標就是站上大聯盟的25人名單,至於二十年後的計畫,我想打到四十多歲也該退休了,我很想把棒球經歷回饋給台灣,但不會選擇當教練,因為我不夠凶,可能教不好球員。

 

我會選擇把經驗分享給台灣基層教練們,透過他們的指導,再傳承到每一個想打球的孩子,期望將來台灣棒球更加進步,有機會趕上美國的腳步。

 

面對台灣棒球新生代,期許他們不僅把球技練好,更要培養待人處事的態度,建立好的道德品行,尊重自己的棒球事業。最重要的是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雖然不中聽,就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別人才會提出批評。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從小就不愛唸書,也未曾唸過大學,但在我的心中,永遠都引燃著一股無可救藥的「熱忱」,它驅使著我,永遠保有一份要把事情做好的動力。

回想20歲那年,我剛入伍當兵,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適應環境的重要性,也意外發現自己的長處。當時我剛高中畢業,因為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加上家境也不是很好,於是我就決定先去當兵。

軍中菜鳥 調整人際態度

從一個喜愛音樂、文藝的高中生,乍然成為軍中菜鳥,讓我一時之間很難適應,尤其是與老兵之間的互動溝通。當時我們的部隊駐防在花蓮的海邊,我常常在操練空閒時,帶著一個裝乾電池的留聲機,一個人跑到海邊去聆聽音樂,但卻沒想到這樣的舉動,讓那些老兵覺得我很高傲、孤僻、不合群,對我的印象極不好,而我卻全然不知。直到有一次,部隊緊急集合,我照舊待在海邊,沈醉在音符與浪潮中,班上同袍雖知道我在海邊,但卻沒有一個人過來叫我,結果,我被關禁閉。

經歷此事之後,我決定重新調整自己,學習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周遭的人。於是我開始陪老兵們談天,有時也會幫不識字的老兵寫信,或是在休假歸營時,帶一些家鄉口味的小吃與他們分享。漸漸地,他們對我不再有敵意,我不但成為老兵與新兵間協調的橋樑,也變成部隊中極受歡迎的靈魂人物。這段軍中的生活經驗,意外讓我發現自己擅長與人溝通與領導的能力。

下班後 把握每個學習機會

1971年,當時23歲的我剛退伍,也正逢台灣退出聯合國。我面臨著在學業與工作兩者之間作抉擇,當我想到若花一年時間準備考大學,考上後再等到唸完畢業後,我已經28歲了,我能在社會上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呢?認清自己以後,我決定放棄唸書,加入美國運通公司,從最基層的傳達小弟做起,我心想如果因為我的服務,可以讓外國人因而認識我來自於台灣,這也算是國際外交的推廣,懷抱著這一股熱忱,啟發了我學習與上進的心。

在美國運通當傳達的期間,我常利用大家下班後,留在辦公室學英文、摸索電腦,把握每一個學習機會。在擔任公司傳達半年以後,因為我的表現,加上公司正值拓展業務初期,需要擴大用人,我因而得到第一個升遷機會,成為公司接待國外團體來台的機場代表,它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外界的事物,也讓我找到人生中第一個立志的方向,朝傑出的國際領隊邁進。我希望透過我的工作,能讓訪台的每個遊客,認識台灣這塊土地。

1973年,我終於如願成為台灣早期帶團體到歐洲旅行的國際領隊,在擔任領隊的這段期間,我相信我所獲得的成長遠超過大學教育所給予。我在美國運通共待了8年多,前面的4、5年,我幾乎每半年就升遷,但我必須強調當時的台灣是個時勢造英雄的時代,即使只有高中畢業,即使從基層做起,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會有向上升遷的機會,與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大不相同。

在過去十幾年來,我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為國家觀光事業的形象做包裝與推廣,因為若有想要改變台灣的心,唯有讓更多外國友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台灣才能站上國際舞台,而觀光事業扮演著極重要的橋樑。觀光事業對我而言,絕對不是賺錢的行業,它是我們重返國際地位的最好媒介。

賭氣,不如爭氣!

我記得在美國運通擔任總經理時,發現我無法適應的不是工作內容,而是與外國同事的社交互動。有一次,在一個國際會議,我是唯一的黃種人,當大家坐下來談天時,我幾乎無話可說,因為他們全都不談工作,而是談藝術、戲劇或棒球。那時我領悟到不是他們要了解我,而是我要去了解他們,學習融入他們的生活。於是我開始瞭解藝術領域的種種,發現他們對台灣的文化、藝術與美食相當感興趣。我發現,只要有「內涵」,自然就會得到尊敬。

賭氣,不如爭氣!為了推廣台灣,我經常配合觀光局的活動,帶著廚師或藝術家等訪問團,到世界各地去參加旅展,推廣觀光及中華文化與美食,從柏林、倫敦、巴黎到紐約,有時候甚至把本職都擱在一旁,但在將台灣的文化藝術與美食,介紹給外國人時,讓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小小的社會發光體,讓更多人體認到觀光事業的重要,它將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另外,因為我覺得中華美食是最能代表台灣文化形象的一種,所以在海外推廣台灣特色時,我常安排廚師在各地的大飯店烹調道地中國菜,促使我漸漸了解廚師這個行業,因而發現根本沒有人願意從廚房的基層學起,而所有的職業學校與專科學校也沒有餐飲科系,於是我開始鼓吹餐飲學校的建立,從省立淡水工商到高雄餐旅管理專科學校,我都扮演催生者,因為我相信對下一代餐飲專業人才的培育,將有助於台灣餐飲事業的進步。

台灣年輕人 應與世界做朋友

我認為,「台灣外交應與觀光結合,而台灣觀光應與文化結合。」所以我鼓勵台灣的年輕人,應與世界做朋友。這一路走來,我一直都以「服務」作為我的人生觀,參與愈多,熱忱就愈多,我相信台灣需要更多的「發光體」,而不是「反光體」。台灣在短短數十年,經濟急速起飛,讓許多從貧窮到富有的人,開始迫不及待地想炫耀自己的成就,並彰顯自己的所得,因而造就現今的台灣充滿政治的、經濟的與宗教的暴發戶,他們濫用自己的權力、揮霍金錢,甚至藉神之名詐取無度。

目前台灣正走向民主學習的不歸路,每一次都是新的學習與反省,再下個20年,或個人的有生之年,也許看不到它的成熟,但每個台灣人都應有這樣的心理,不要期待一次的選舉可以改變,不要期待有生之年可以改變,因為唯有持續不斷提升全民教育與人文素養,才是真正改變的力量。

總裁獅子心

懂得放下與捨得 別讓價值觀迷失

我發現要懂得放下與捨得,別讓價值觀迷失。

我深深體會到人文素養與財富無關,一個人可以是低微、貧窮,但卻懂得欣賞文化與音樂,而高領袖者也可以是平庸的。因此我把飯店當成文化的平台,提供空間場地,並協助藝術家尋求贊助,讓自己成為文化人的義工,我相信「文化」將會是下個20 年,台灣觀光推廣的重點。

台北從來都不是國際舞台的重心,像美國總統或英國女皇等國家元首,都不曾來台訪問過,所以台灣的觀光業也從來沒有這樣的舞台,因此台灣若不致力提升人文素養,讓全民教育更具國際化,台灣將會沒有未來,而台灣的觀光需與文化相結合,才能讓台灣的生活環境更優質。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數的人對聶雲的印象,只停留在ICRT和樂透開獎節目主持人,很少人知道,他除了演藝事業,還有其他成功的投資事業,可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創業家。 談起聶雲的事業,要分成4大板塊。一是高中時期參加歌唱比賽誤打誤撞成立的音響租賃公司;二是前年在上海成立製作公司,承包地鐵車廂節目;三是去年和姊夫合資,取得知名LED家具燈的全球代理權;四是與人合資在成都買地,準備投入房地產的建設事業。 一隻麥克風起家 17歲起,在美國參加過23場歌唱比賽,得過21次冠軍,聶雲的天生好嗓子,注定就是靠麥克風吃飯!
回憶起那段奔波比賽的時光,聶雲笑著說:「雖然愛唱歌,但是比賽其實是為了錢。」唱歌得心應手的聶雲,最高紀錄曾經贏得獎金5000塊美金。 比賽紅了以後,開始有人找聶雲表演,為了展現最佳效果,聶雲先是自掏腰包買專屬麥克風,後來乾脆自備音響,「想要找我表演,就要租我的音響,不然不唱。」聶雲解釋,由於對音樂品質特別挑剔,反而讓他闖出了名號,不少人慕名來租音響,反應快的聶雲於是發現商機,開始買器材、租倉庫,成立FS Prudction音響燈光租賃公司,一步一腳印在美國西岸打天下,如今過了10幾個年頭,事業蒸蒸日上,年營業額已超過1千萬元台幣。
 製作節目、代理LED樣樣來 4年前,聶雲因為接下中天公益彩券開獎節目《好運萬事通》,連續2年,每周四的Live主持,讓他「樂透先生」的封號不脛而走,嘗到走紅滋味,不過聶雲卻在事業處於顛峰時,決心不再主持現場節目。 「做Live,時間被卡死,我還想做其他的事,得做更有效益的選擇。」於是,聶雲亳無顧忌地前往上海成立製作公司,憑著語言優勢,殺出一條血路,成功標下上海地鐵車廂節目的製作權,公司甫成立1年多便已經獲利,讓聶雲信心大增,「今年我還計畫開始嘗試戲劇製作,希望能擴展公司的業務。」 前年又因從事建築的姊夫推薦,加上認同全球能源缺乏的需求趨勢,讓聶雲看好LED的前景,再添事業新成員──LED燈全球代理權。 「現在的LED就等於是20年前的個人電腦,再20年後,家家戶戶都用LED,妳信不信?」聶雲一副趨勢專家口吻表示,「這是人類史上未曾見過的購買力!新興市場崛起代表的就是購買力,LED是眾環節中的一項。」
雖然公司才剛起步,尚未獲利,不過自我要求高的聶雲,開會必到、財報必看,絲毫不敢輕忽每一步,宛如當年堅持自備音響演唱的酷小子,要做,就要全力以赴。 房市投資 帳面獲利最多1倍 專業能力和靈敏的市場嗅覺,讓聶雲的年收入上看千萬,不過他並不因此而滿足,在有了充足銀彈後,聶雲更積極投入房地產的研究與投資。 回憶起25歲在美國買的第一間屋,10年漲了10倍,聶雲說是預料中的事,「買屋原則很簡單,就是大環境看生活機能、交通、學區;小環境看格局、建材、公共設施,房子要不漲也難。」 他舉例,2005年他以每坪30萬元價格在台北市中心買下一間小型辦公室,如今每坪高達50多萬元;2006年,他買進大直敬業路二段的大樓中古屋,每坪只要50多萬元,現在附近新建案起跳價每坪75萬元,二手價也有65萬元,甚至他家對面的新成屋,開價一坪高達90萬元,成交價大約85~86萬元不等。 去年初,他以每平方公尺(=0.3坪)7千元人民幣(約合台幣31,257元)現金買下成都的大樓成屋,如今每平米要價1萬4千元人民幣(約合台幣62,514元),整整漲了1倍!現在這些房地產投資,帳面上少則賺6成、多則賺到1倍。
警覺次貸問題 基金贖回獲利3成 不過相較於房地產的成功,對於股票投資,聶雲直說「不必太認真」,曾經在股海跌跤的他,寧可買基金,也不期望靠股票賺大錢,「我曾經用90塊美金買進美國Lucent AT&T,結果慘跌到50塊美金,從此就對股票免疫了!」 至於基金,就顯得理性許多,3年前聶雲委託理專單筆投資海外基金,直到去年6月,因為預感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即將引爆,聶雲不顧理專反對,堅持全數出脫,幸運躲過股災,「念經濟的人都應該有危機意識,次級房貸只是導火線,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頭,而且基金績效已經達到30%,就不要貪心了,入袋為安吧!」
 因為曾遭國稅局查帳,關於所有創業獲利的數字,聶雲都笑著婉拒不答,不過,只要聊起市場趨勢,話夾子一開就停不了,流暢且精闢的解說,儼然經濟學專家,「通貨膨脹時,手上不要留現金,當通貨緊縮的時候,手上的現金愈多愈好,為什麼呢……」,尤其提到房地產投資,更是滔滔不絕。 中國房市會大漲 台灣還很便宜 「成都、重慶是中國接下來的重點開發城市,真的是閉著眼睛去買都會賺!我建議大家從台灣貸款,或者等美元貶更多,去美國貸款更划算。」他還提醒,投資客的目標是人民幣,不是房子,等有一天美元對人民幣1比6時,就要小心,屆時房子通通拋出,房地產遲早泡沫。
「中國市場還年輕,這是一種景氣循環,中國房市會大漲,那是因為正處於通貨膨脹初期,等過了2、3年,美國出現更大經濟問題,聯準會將持續降息30碼(約7.5%),搞得股市無人關心、房地產頻頻流拍,美國、中國就會又由通膨轉為通貨緊縮,屆時就是『誰有現金,誰就是贏家』。」 至於台灣的房地產,聶雲則抱持樂觀,「這次房市降溫真的沒什麼,台灣這2年的漲幅只能說是補漲,過去10年都沒漲過耶!妳看這8年景氣有好過嗎?現在真的還很便宜!」 「這就是一種心理戰,當所有人都看壞時,就是布局的時候。」聶雲笑著說,這也是他選擇在此刻推出爵士樂專輯的原因,「當大家都太high時,非要唱得你死我活,我反而要唱得輕鬆,重點是創造自己的聲音;如果你只是盲從市場雜音,沒有自己的看法,永遠都不會是贏家的。」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的成功是否繫於機遇?

俄國文豪屠格涅夫說:「等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什麼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種是一邊等,一邊把事情向前推動。」挑戰和機遇並存。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某天,老闆突然問我何時能接替他的工作?我很驚訝,連忙說,自己缺乏像他那樣的管理經驗和經營能力。但老闆卻說,這些經驗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他希望我在兩年之後就可以做到。

經由老闆的提示和鼓勵,我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果然,我在兩年後接替了他的工作。

 

你對成功的定義為何?在二十一世紀成功的特質又是什麼?

二十一世紀最好的人才,得具備七種特質:融會貫通、創新實踐、跨界融合、三商(IQ、EQ、SQ)皆高、溝通合作、熱愛工作、積極樂觀。整體來說,誠信、樂觀、有崇高理想、融合中西文化,正是二十一世紀成功的特質。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所以,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成功哲學的核心是:不要輕易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而應主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道路。成功是: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有清晰的理想和人生目標。

而邁向成功的關鍵在於執行。我曾在〈給家長的一封信〉裏引述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進入哈佛的湯玫捷的話:「不要相信成才的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

 

你曾遇到挫折嗎?

我曾被評選為「講課最差教師」,也曾被迫賣掉辛苦經營、技術卓越的部門。我的心得是:「挫折不是懲罰,而是學習的機會,耽溺於失敗的怨懟中並無意義,應從失敗中記取經驗,以為未來之師,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才。」

我曾做過一個很酷但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最終造成上百人失業,直到現在,我仍無比歉疚。但我沒有隱瞞,還經常以此例告訴學生「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有用的創新」。

 

你個人的人生意義為何?你心中的精采人生又是如何?

我的人生理想是:「最大化我的影響力」,希望世界因我而更美好。

讀大學時,有位哲學老師和我們討論人生意義,他告訴我們「Make a Difference」,它的意思就是「影響力」。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不一樣,也隨著年齡、人生階段而不同。我的母親認為「人生的目標是讓七個子女都成為良好的世界公民」,我父親的人生理想是「為歷史留下真實的紀錄」。

但無論是入世或出世,只要是你喜歡的生活方式,就是可以追尋精采人生。在生命的成長中,我最喜歡傅雷先生的描述:做一個「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

 

你認為青少年在求學時,最該注重的是什麼?

在青春的路上,回歸到自己內心,勇於嘗試,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要以多元化的價值觀引導自己,踏實地充實自我,真心追求理想。

曾有一位讀大二的學生上《開復學生網》問:他的理想就是當名人、名利雙收,請我給他一些建議。

這位學生的思想,被社會上一切「向錢看」的「一元化價值觀」嚴重誤導。喜歡名利並非不對,但是,不能認為人活著只是為了名利。

我反問這位學生,是否思考過一生裏,想留下一點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例如,農夫留下良田、老師努力教學……這些都是世界進步的動力。

 

你為何格外注重品格教育?

《大學》裏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話說明了「正心」和「誠意」的重要。

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從誠信出發,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貢獻社會,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這種成功法則,其實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推崇的。

先父曾留給我一件錢穆先生書寫的條幅:「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如果人人都能利用這句話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規範自己的行為,擁有寬廣的胸懷,這世界將增加許多幸福和歡笑。

 

誰是影響你最深的人?

我的母親是一位既嚴厲又溫和、既傳統又開明且有智慧的女性。她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養育了七個子女。早年,在家父隻身赴台後,母親帶著五個孩子獨自生活。一年後,她毅然決定赴台與父親團聚。她讓兄姐沿街變賣家產、籌措路費,以回娘家為名,一路輾轉,歷盡艱難。憑著母親超人的智慧、勇敢、果決和鎮定,一家人終於得以團聚。

家母教育子女,從小要學習中國傳統的思想和文化,恪守中國傳統的禮節和德操。但是,家母也與時俱進,鼓勵我們學習新知。此外,我十一歲即赴美求學,雖然接觸英語世界,但家母常要求我以中文寫家書,因此培養了我良好的中文底子。

 

請談談你對比爾‧蓋茲的印象。是否可比較「蘋果」、「微軟」、「Google」的工作環境各有何不同?

比爾‧蓋茲極富個人魅力,但他的魅力有別於傳統定義。他不是那種很吸引人、很風趣,讓人一見就喜歡的人,而比較有赤子之心。他非常好勝,不能忍受落後。他令人尊敬的地方在於:第一,他的技術、商業能力都很強。其次,他心胸比較開闊,能接受他人和自我批評。還有他年長之後發展出一顆慈悲心,投身公益事業,這很難得。

「蘋果」、「微軟」、「Google」這三家都是頂尖的高科技公司,都對人才非常重視。蘋果重視用戶體驗,專注硬體軟體結合;微軟重視大團隊合作,在公司領導、指揮下做出超大的軟體;Google更民主,賦與工程師更多自由,很多專案都是工程師擬定,而不是公司領導指揮。

從工作環境來看,三家公司都很好。Google比較有特點:大廚、美食、按摩師、色彩繽紛的空間。微軟的特點,是每位工程師都有自己的辦公室。

 

你的言行舉止散發無比自信,祕訣為何?

我的自信,來自雙親給我的價值觀。他們都很開明,經常鼓勵孩子,讓我們自由發展,但我們家教很嚴,母親要求我們誠實,父親要求我們謙虛實在。這些都是我自信的基礎。

另外,我的自信來自於理性判斷,來自於自覺,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

我剛加入微軟公司時,與同事進行一般溝通時沒有問題,但到了比爾‧蓋茲面前就總是不敢講話,因為我非常擔心自己說錯話。

某天,公司要進行改組,比爾‧蓋茲召集十多個人開會,要求每個人輪流發言。我當時想,既然一定要講,就乾脆把心裏話都講出來。

於是,我鼓足勇氣說:「在我們公司,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改組,卻沒有顧及員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別的公司,員工的智商是相加的關係,但當我們整天陷在改組鬥爭時,我們員工的智商其實是相減的關係……」我說完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同事給我發電子郵件說:「你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膽量這麼說。」結果,比爾‧蓋茲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議,改變了公司的改組方案,並在與公司副總裁開會時引用我的話,勸告大家改變公司的文化。

 

你幸福嗎?

Yes。自己快不快樂,自己心裏知道。大部分時間幸福就很好了。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擁有自己喜歡的家人、朋友,就是幸福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竹北市溫馨徵文比賽《第一名》作品欣賞

 

是鷹,就飛向天吧! 

 

媽咪:朱恆慧         寶貝:張淳睿  張世穎

夏季將近時,原先霸住縱貫線岔往海濱支線路口三角畸零地,濕黯陰沈的鐵皮屋洗車場拆毀了;數週間,小卡車出出入入,地面重經盤整,除了讓出一小塊便利停車場,一間窗明几淨的連鎖超商也貼出開幕試賣的紅紙。24小時透亮的店面,像指引明處的箭頭站在遍野稻田的鄉間路口,默默改變了我們夜間散步的途徑

從原本僅週五縱情一享,到現在幾乎每晚必臨;背著弟弟,牽著你,一起散步、聊天,去買養樂多,成了我們都期待的快樂作息。原本也擔心就此養成你買零食吃零食的壞習慣,不過,爸爸寬容地說:這會是他們長大後很棒的童年回憶吧!牽著你軟熱的手,看著你令人忘憂的歡呼笑容;金錢有盡,快樂無價,爸媽該送你什麼禮物,祈願你一世人生飽滿的富足與快樂?

媽媽願你茁壯如樹。所以,打從你選擇成為我們的孩子,我便邀請你一起參與多年來游泳、走路的日常作息,在你出生後也選擇不分晝夜的母乳哺育。現在你雖然身形偏瘦,但確實熱愛自行漫步探索世界,少要人抱,也病少痛稀。希望你永保健康,走得很遠,看得很高。

媽媽願你擁有的禮物。世上有很多種愛,好比外公外婆對媽媽的牽腸掛肚,好比我們一家人間的親密包容,好比你撫摸小貓時的溫柔,好比你在後院大樹下玩耍時享受的庇蔭;也有更多你現在難以體會的愛,比如思念、不捨、信任、奉獻、善意欺騙,甚至是我們終將學習的捨得放手。就算在愛的過程裡,未來你可能會流淚、心痛,願你永遠記住現在我們擁抱親吻你時滿滿的力量和大大的溫暖,愛不枯竭,並使你滿懷希望。

最後,我想請你認識一位好朋友。你注意到家裡的窗台沙發廚房餐桌床頭邊到處都有嗎?你注意到爸媽只要打開書本就會想趕你去睡覺,忘記跟你說話,聽不見你叫喊,沒注意弟弟快滾到床下去嗎?自從有了你和弟弟,生活熱鬧許多,很多時候,媽媽會難過再沒有充裕的時間陪伴我的好朋友,很多時候也會慶幸,還好我的好朋友就是書,它們隨時在身邊,可以隨時讀一小段,隨時幫我換個心情。

書是仙女棒,點亮我從不知道的想像世界,書是樓梯,拉著我從思考低處登上高頂,書是,一本接一本帶我認識更多好朋友,書是飛機,我坐著旅行這個世界,書是鏡子,照見我的缺點、我的祕密、我的獨一無二;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不管環境多亂、心情多糟,只要讀到一本好書,便能幫我再找回對人世美好不滅的希望熱愛。這樣的好朋友,媽媽希望你一定也要認識。

親愛的孩子,願你身強體壯,願你心懷慈愛,願你享受閱讀帶來的遨遊之樂,也信從書本的指引,勇敢地去飛闖世界吧!

 

emilychen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竹北市溫馨徵文比賽《第二名》作品欣賞

 

永遠的好夥伴 

 媽咪:王琬斯         寶貝:童品堯、童品捷

 

 

我們家兩兄弟真是性情中人 ~~

 

一個獨立有個性 vs. 一個撒嬌有感情

 

 

打弟弟出生

 

相差快兩歲的兩兄弟

 

小小年紀,就開始適應對方

哥哥適應新成員、新競爭者的到來

 

弟弟適應、對付未成熟霸氣的小哥哥

 

兩人互動總從一起、變成一起、然後再一起

 

再不最後動起手來

 

摸你、拍你一下

 

 

哥總用大哥的口吻對弟弟頤指氣使

 

弟””起來總是六親不認

 

 現在

 

兩人倒練就出一股處世哲學

 

 

哥會跟弟弟說教

 

語氣熟悉得跟爸比媽咪一樣

 

弟弟偶一為之,會孔融讓梨~~ ("哥哥, 這個給你!")

 

遇到有所競爭時,會主動讓哥哥先

 

 

! 真是耐人尋味的兩兄弟處事哲學ㄚ!

 

爸比媽咪希望你們長大後,凡事都要一起商量應對

 

永遠都是最好的夥伴 ~

 

 

我想

 

給孩子的童年

 

有一起打鬧、嬉戲、互動依偎的伴

 

 

雖然做媽的真是很累

 

但這應該就是~~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吧 !!!

emilychen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竹北市溫馨徵文比賽《第三名》作品欣賞

 

陪伴 

 

媽咪:羅庭妤      寶貝:林冠瑄

 

五年前,當我的女兒在產房裡放聲大哭,護士小姐把小小的她放在我的懷裡的時候,那皺巴巴的樣子,到現在我都不會忘記。當媽媽的我也才終於了解為什麼人總會偏坦自己的孩子,即使她是這麼的紅、這麼的像老頭子、這麼的愛哭、這麼的…,我還是覺得她好可愛,因為那是母親的天性。原來只要是媽媽,都想把所有的幸福給孩子。

我總覺得人生是很苦的,也總質疑生孩子是為了滿足自己會生、還是這孩子真註定來跟我的?看著她,想著和自己小時候差距那麼大的現實環境,我開始擔心起來了。為了要不要教她同理心,我感到猶豫,教了她,怕她總是體貼別人委屈了自己,讓她同理心弱一點,怕她不懂得愛我們。那種矛盾,我想當上父母的人,一定可以理解。

這個環境不斷的改變,孩子就像是一部電腦,快速的吸收這個社會好的和不好的,我問過我自己,最想給孩子的是什麼?是不虞匱乏的物質生活?是不斷學習的能力?還是毫無壓力的長大?…想了又想,這些卻都不是我想給的,問我最想給孩子的是什麼?我想是陪伴吧!陪伴著她養成她適應社會的能力。

我家女兒是個典型不愛吃的小孩,一個月大的她就因為不喝奶上大醫院看醫生,我呢?只抱持一個想法,因為兩歲以前的營養會決定腦細胞數,所以我用了很多種方法來維持她的生長曲線,我想腦細胞數多可以選擇不用,但如果腦細胞不多,想變聰明就很難了。另一方面,也藉由多樣的食物讓她習慣食物的味道,因為只有她習慣了食物,她才會很自然的吃,也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

她也是個對人超敏感的孩子,只要有人靠近她的身邊,她就會不安的大哭,為了讓她可以和人在一起,從她可以坐開始,只要沒下雨,我每天騎著腳踏車,載著她到附近走走,能玩溜滑梯開始也是每天到公園報到,印象很深刻的是,去了足足半年,我家女兒才從看別人玩溜滑梯到自己去玩溜滑梯。

再者她是個怕熱的孩子,再加上帶養者的我也都幫她穿很少,所以我們喜歡寒流、喜歡穿著短袖過春秋、一年四季都只有穿一件、冷冷的天也只是多一件背心,但她畢竟是得回歸到這個環境來。小小孩的冷氣,是為了幫她舒服的成長、會走路以後讓她多走,是為了養成她的耐力、三歲以後的耐熱訓練是為了讓她自然入學而預備,因為她的耐冷,因為她的耐走,她的身體的確是很耐。

養了孩子以後,才真的體會到孩子是一輩子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煩惱,不同的年紀、不同的教養,未來的確有很多的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會一直給女兒我們想給的---陪伴

emilychen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竹北市溫馨徵文比賽《佳作》作品欣賞

 

品格、專業、閱讀力 

 

媽咪:張淑容       寶貝:楊偵呈

    

 

人生歷程中最開心也最滿足的時候就是當了家長。小寶貝從出生都充滿了驚喜,有時孩子天真的笑及無理頭的動作都會讓我開心的笑。

 

靜思語說道: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模,所以,孩子都以父母為榜樣而現在少子化的關係所以在教育中父母都會特別重視,給孩子補語文上才藝都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學習是一個動機,因為,我們希望孩子不輸給別人,相對的,也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孩子學習的目標,應該建立正確觀念:品格才是決定孩子未來成長與成就的關鍵。

 

品格的養成是融入專注、尊重、責任、助人、合作、誠實、關懷、禮貌、體諒等全人教育,讓孩子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讓孩子在未來,能勇於面對挫折,並且,提升抗壓力,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保有競爭力,會經過不同的測試及學習,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點及缺點,所以我讓孩子學了一些才藝,讓孩子透過學習及團體生活中,能漸漸的培養專業力,有了專業力,孩子會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揮的地方,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二。

 

為了讓孩子能在充滿挑戰的未來有更好的競爭力應該讓孩子有閱讀力,有了閱讀力他會學習思考,學習在書中找答案,有了這個學習的基礎,在學習之旅中會更有助力,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三。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給他玩具或金錢,我認為是上述的三種能力。

 

「品格力、專業力、閱讀力社會的變遷很大,孩子在面對激烈競爭時能先 培養這三種能力,讓他有最好的後盾。

 

emilychen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竹北市溫馨徵文比賽《佳作》作品欣賞

 

愛上閱讀 

 

媽咪:黃淑敏       寶貝:吳奇恩

我的寶貝是我的第一胎,懷孕雖然順利,但從孕期開始,身體就一直有不同的不舒服反應,包括孕吐,噁心,抽筋,早期宮縮,半夜經常痛醒抱著肚子。

所以,整個懷孕期,我都是皺著眉頭,顯得哀怨,好不容易撑到寶貝誕生出來。

當下對我來說,真是如釋重負,終於卸貨了!

在坐月子中心時,仔細端詳我的寶貝,有一驚人發現,他竟然會皺眉而且是一生下來就會了.....

我真的很懊惱,懷孕期間,曾經有前輩要注意胎教:聽音樂、唸經、唸故事書、跟寶寶講講話...等。

整個孕期,我的心思都在處理不舒服,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胎教,甚至,每天還會不經意的皺眉頭,結果,寶貝竟然一生出來竟然就會皺眉了,讓我欲哭無淚 ......

於是,我下定決心,希望可以給孩子一些不一樣的禮物。

雖然,帶孩子的忙碌,讓我倍感吃力,但是,我堅持每天陪他唸一點書,每天一點。
 
現在,唸故事書,變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了,早上起床唸一次,睡前也要唸一次,有時,還不止一本喔!
 
雖然有點累,但我就當作甜蜜的負荷吧!
 
讓他愛上閱讀,是我們家能給他最好的禮物了...

emilychen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竹北市溫馨徵文比賽《佳作》作品欣賞

 

陪她長大 

 

媽咪:李筱嬋       寶貝:謝宛瑜 

 

為了準備懷孕,打發時間,

我參加了文化局舉辦的爹地媽咪說故事訓練,

因為為了完成培訓,

懷孕時,我依舊要去各圖書館實習,

組員跟老公體諒我,都會在旁協助我,

那是我幫寶寶第一個買的不是玩具,

故事書跟繪本,

如今,老公跟著組員說故事,

小孩子出生,他也學會怎麼為小孩子唸繪本,

而且,我的小孩繪本比玩具多,

因為他黏媽,沒有人顧的動,

但是很神奇的是爸爸跟他說故事時,

他對書本的好奇,是讓人讚嘆!

這時候的她,就不會只想找媽.

 

當他兩個月會看東西時,

第一個玩具是書,

現在六個月啦!

他對書本的注意力遠比玩具多,

看著老公為她唸故事書,

真是有趣極啦!

 

給他玩具,幫她做好一切,

不如讓書陪她長大,

 

我希望的不多,

我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與其給他物質上的享受,

不如讓他釣魚的方法,

讓他自己去喜歡書,

 

從中學習,由生活中去擷取經驗,

由遊戲中去成長!學習!

那更快樂吧!

 

 

emilychen1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