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自:遠見雜誌

 

12歲進大學、23歲取得博士文憑、不到30歲,就發表100多篇論文和50多項專利,現年42歲的張亞勤創造太多的「第一」紀錄,連比爾蓋茲的告別會,也是唯一受邀的華人。他對科技的貢獻不僅空前,也將華人科學家的地位推向最高。

 

7月底,台北來了一位大陸知名人物——張亞勤。並以「智造創新,慧及全球」為主題,應邀擔任《遠見》雜誌人物論壇第64場主講人。

張亞勤,這個名字對台灣讀者來說似乎有些陌生。

 

不過在中國大陸和美國科技業界,張亞勤早已是位家喻戶曉的名人,更是上百萬中國大陸科技研發人員學習的榜樣。

 

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董事長及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的張亞勤,今年雖只有42歲,卻已擁有多項第一。

 

多項第一,縱橫中美科學界

 

12歲就以天才兒童之姿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就讀,八年內完成大學及碩士學位,並於1986年赴美讀書。

 

23歲時,取得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電機工程博士,做出該校史上首篇滿分的博士論文。

 

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系主任、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比克赫爾茲(Raymond L. Pickholtz)對張亞勤讚不絕口,甚至以「全世界的財富」來形容他。

 

神奇的事蹟還沒完!隨後他受邀在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桑納福(Sarnoff)多媒體實驗室工作,這個實驗室是美國四大研究中心之一,歷史上最輝煌的紀錄是發明了電視,因此被譽為「世界電子技術的搖籃」。張亞勤在此練就了在多媒體視訊技術的真功夫,並發表重要論文。

 

25歲時,他即出任多媒體實驗室的總監,帶領40餘位工程師,也是該實驗室成立以來,華人擔任過的最高職務。

 

還不到30歲,張亞勤已經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並取得50餘項創新專利,受到美國資訊科技學術界及業界的矚目。當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協會(IEEE)授予他院士(Fellow)殊榮時,當時的他,只有31歲,這又打破該協會100多年來最年輕院士的紀錄。

 

38歲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欽點他為全球副總裁。42歲時又獲選中國2007年十大科技英才的稱號。

 

短短40多年的人生歲月,張亞勤累積的傲人紀錄已不可勝數。

接受《遠見》越洋專訪時,談到如此多的傲人紀錄,張亞勤表示很平常,唯獨對成為IEEE院士這件事,感到意外與驚喜。「能夠成為IEEE的院士確實不容易,只要想想中國人獲得此殊榮的寥寥無幾,就知道有多困難了,」電話那頭,他愉悅地說。

 

蓋茲告別會,唯一受邀華人

 

最近,張亞勤又創下另一項紀錄。6月27日是比爾蓋茲告別微軟,全力投身慈善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焦點都在蓋茲身上,大家也都好奇,微軟下一步該如何走?

 

當天除了在西雅圖總部內舉辦大型歡送會外,晚上在蓋茲的家中也有一場私人酒會,只有蓋茲最親密的好友得以受邀,張亞勤是唯一受邀的華人。

 

他帶著太太一起出席,當晚在一起的還有蓋茲的高中老師及家人,與著名投資家巴菲特等人。

 

歡送會晚上,張亞勤從中國帶了兩樣禮物送蓋茲,一件是蓋茲造訪中國大陸的所有影集。另一件中國古代的兩項樂器:塤及篪。詩經:「伯氏吹塤、仲氏吹篪。」意指塤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經他向蓋茲解說這兩件樂器代表的意義後,蓋茲十分高興。

「還發揮強烈的求知欲,馬上問我這樂器的典故及由來,」張亞勤笑著說,蓋茲恐怕是閒不下來的人。

 

以蓋茲為師,影響人生態度

 

其實,張亞勤與蓋茲這兩位絕頂聰明的天才,1992年第一次接觸時就激盪出火花。

 

張亞勤回憶,當時他出席一場展覽會,蓋茲剛好聽到他的演講,就視訊壓縮速率及傳輸技術提出問題,兩人就討論了起來。

 

1998年加入微軟後,張亞勤與蓋茲的接觸更為密切,2004年張亞勤調升為微軟全球副總裁,回美國總部負責行動通訊及嵌入式系統部門。

張亞勤見機不可失,直接開口要求蓋茲當他的導師,蓋茲也一口答應。從此,兩人不僅有工作伙伴的關係,也有師徒的關係。

 

說起對蓋茲的印象,張亞勤說,他除了IQ很高,商業洞察力及產業預測力也很強,技術更沒話說,「每次一對一聊天都很有意思。」

兩人最常討論的地方是在蓋茲的辦公室,特別是在「白板」前面。「他用他的白板,畫很多的圖表、公式,我們就這樣進行討論,」張亞勤說。

 

「白板文化」在微軟特別有名,除了在美國總部到處可見白板外,在中國微軟辦公室內也是白板林立。很多微軟工程師會利用白板進行討論,白板產生出的商機與效益,肯定功不可沒。

 

張亞勤認為,蓋茲還有一種能力,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化,每次經他巧手抽絲剝繭一下,複雜問題都變簡單了。

 

蓋茲對張亞勤影響甚深,不僅在技術上與商業,甚至在人生態度與境界上。

 

「這次蓋茲要全力投入公益,做慈善,這樣的遠見與氣度,我就感到很欽佩,」張亞勤說。

 

科技貢獻,遍布數位生活

 

從小就是天才的張亞勤,能與一代科技鬼才比爾蓋茲有極深淵源,正是奠定在他在科技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應用發展上的實質貢獻上。有一次,女兒問張亞勤,「Dad,你的工作太容易了,每天上上網,寫寫email,我長大後就只要寫email就好了。」

 

張亞勤回答說,「女兒啊,你在家裡隨便看到每一樣東西,都有Dad的努力,包括高畫質電視(HDTV)、DVD光碟機,用電腦時的作業系統Windows,打網路電話及收發email等,這些都是Dad的工作。」

在學術與研發上,張亞勤目前已擁有60多件美國專利,累積300餘篇論文。特別是在視訊壓縮及移動通訊方面,他更是美國此領域中擁有最多論文及專利的華人。

 

早在1990年時,張亞勤就提出如何在電腦上傳輸多媒體訊息,包括圖像及視訊。「當時網路還不普及,大家都認為我在開玩笑,但現在這些都成真了,」張亞勤說。

 

說的白話一些,現在使用的網路、數位電視、網路電話、手機、電腦作業系統、DVD、甚至最近幾年竄起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或年輕人愛看的YouTube等,都可以看到張亞勤的研發結晶在裡面。

 

回中國研發,主要推廣RIDE

 

當1998年微軟成立中國研究院時(後更名為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李開復在美國物色首席科學家時,不少人就向他推薦張亞勤。李開復後來也聯絡上張亞勤,並說服他回到中國,擔任副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李開復曾讚賞張亞勤說,「說實話,他的能力,遠超過當時的職位,當院長都是屈才了。」

 

前微軟、思科中國區總裁杜家濱對張亞勤的評價也極高,「是我見過對科技最熱情的研發人才。」

 

這幾年來,李開復已經到Google尋找另一個春天,張亞勤仍努力不懈地在中國厚實研發實力。他還提出一個遠景:「中國『智』造、『慧』及全球。」他認為,中國人的智慧肯定在水準之上,中國人要做的創新,不只要給亞洲,也要貢獻全世界。

 

自從1998年加入微軟中國研究團隊後,從四個人的規模開始,中國研究院已經有350人的亞洲研究院。

 

2003年,微軟在大陸又成立亞洲工程院,下面有五大產品中心及戰略合作部。

 

兩年前,微軟將所有在中國的研究機構,整合為中國研發集團,並由張亞勤擔任總裁,研發人員已超過3000人。

 

中國研發集團主要工作有四大項,簡稱RIDE,就是基礎研究(research)、技術產品育成(incubation)、產品開發(development)及策略合作(ecosystem)等,目標是將中國智慧遍及到全世界去。

 

「這龐大的研發機器還在擴大中,今年預計再增加1000人,明年也還要1000人,持續擴大中,」張亞勤說。

 

不怕蓋茲退休,推崇鮑爾默

 

這個大陸天才又如何看台灣呢?他認為,微軟除了持續與台灣政府及各大學校有互動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台灣是全球資訊應用重鎮,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娛樂家電及平價電腦等,或未來的手持式上網裝置(MID)、互動電視(IPTV)等,都需要台灣廠商共同開發,始能將微軟的應用發揮到極致。

 

不過,外界一直對沒有蓋茲的微軟,及Vista作業系統不甚成功,對微軟的未來發展疑慮。

 

對此,張亞勤特別要為他好朋友、現任微軟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說幾句話。「他可是蓋茲的哈佛大學同學,甚至在哈佛考試,數學成績還比蓋茲高呢!」他說。

 

八年前鮑爾默就接任執行長一職,很多策略早是由他決定。過去八年微軟的業績增加兩倍多,從不到200億美元增加到600億美元,人員也從四萬增加到八萬人;更把業務重心從過去主要靠windows作業系統及辦公室文書處理(office),增加到今日有消費產品、娛樂、行動通訊等,鮑爾默其實做了很多創新。

 

「他接班不是問題,且蓋茲還是董事長,沒有離開,」張亞勤強調。

 

三習慣,充分表現工作熱情

 

近幾年來,張亞勤除了要負責研發,同時也要負責大中華地區的銷售業務,工作十分忙碌。

 

不過,熱情十足的他,每天起床後就很想進辦公室,收email、開會,與同仁討論技術,仍維持對知識技術的渴望及好奇。

根據中國大陸暢銷作家凌志軍的觀察,認識張亞勤的人都知道,他有三項習慣。

 

第一,就是整天把「一流」「最好」及「世界級」掛在嘴邊,這不只是他的口頭禪,還是他工作的信念。

 

第二,他不喜歡拚命壓倒別人,他將「贏得優勢」當作是一種自然而來的過程。

 

第三,當他得到「第一」時,他卻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只是把事情做好的結果罷了。

 

的確,當擁有這麼多的第一後,再多的稱讚都只是多餘的。張亞勤更喜歡大家看到他的熱情及努力,他希望告訴大家,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