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逛夜市吃路邊攤嗎?當你品嚐好滋味的同時,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同樣是路邊攤,有的老闆已經發展成為有店面、有連鎖的餐廳,但有的路邊攤卻依然緊守著幾個榻榻米大小的店面,過著看天吃飯、跑給警察追的生活?」

就以名氣最大的「鬍鬚張魯肉飯」為例,放眼全台灣,至少有成千上萬家類似的小吃,為什麼今天一講到魯肉飯,大多數的人就想到「鬍鬚張」,而不是你家巷口老伯伯開的那攤?

不滿現狀 乞丐許大願

40多年前,「鬍鬚張」還是個平凡的路邊攤,經過一番苦心經營,生意還算不錯,老主顧不吝惜給與指教、稱讚,不過「鬍鬚張」的二代傳人張永昌不滿足有限的格局,他主動跟父親提起,路邊攤應該朝向店面發展,裝設冷氣,甚至編列財務報表、撰寫標準化流程、人事規章、開設分店等等,這些石破天驚的建議,馬上被「鬍鬚張」本尊張炎泉用一句「乞丐許大願」給駁回。

「我爸媽認為,路邊攤哪有可能做到這樣,我們一家店早上做到晚上,天天長落落,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麼可能再去開分店?尤其我們沒資本沒能力,頂多維持溫飽就不錯了,還是別胡思亂想,把小生意做好就行了!」

年紀輕輕的張永昌面對父母親的質疑,暫時無法提出很好的說明,他只能相信自己的堅持,到處拜師學習經營管理,又到麥當勞偷偷觀摩,然後從小地方開始推行改革,慢慢做出成績,才終於漸漸地說服父母。

經過長時間努力,現在的「鬍鬚張」總共有27家直營店,3家加盟店,日本有三家分店,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6.5億元,張永昌回想:「從現在往回看,我終於了解那個時候,我就為現在的發展鋪好了路。」

當然,有人會說,從目前的位置回首過去,很多疑惑都能找得到解答,問題是在那當下,真的很難肯定想要走的道路是否正確?會不會淪落到萬劫不復?

張永昌回答的相當有智慧:「我們確實沒有資源,所以我只好從『沒有選擇』到『選擇投入』,為了更進一步接近我要的成功模式,我不斷提出計畫構想,然後執行計畫,因為我是長子,舍我其誰呢?至於『悲苦』,我哪來的時間去想!」

暢銷書《吸引力法則》寫到:「生命的偉大『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了解這個秘密,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不論你是誰,你想要什麼,這個秘密都能給你!」、「釐清願望、專注自己的願望、與願望合一,是實踐自主性吸引的三大步驟。」

張永昌驚訝地發現,「鬍鬚張」的發展,居然與《吸引力法則》不謀而合。

尋求突破 改變正開始

鬍鬚張的二代傳人張永昌談到推動路邊攤演進成大企業的過程,不禁陷入回憶的長河中。

順著張永昌的記憶回到民國49年,他的父親從雲林北上討生活,窮困的一家七口,住在跟人分租的小房間內,「我阿爸原本靠做木雕為生,無奈受到機械化影響,純手工賺不到錢,只好到我三叔的路邊攤幫忙」。

後來張炎泉在民生西路雙連市場開了家小吃攤,取名為「雙連滷肉飯」,賣的東西再普通不過了,除了滷肉飯之外,就是燙青菜、苦瓜丸、榨菜肉絲湯、豬腳肉等等。

那年,排行老大的張永昌只不過六歲,就開始幫忙洗碗、備料、張羅客人以及照顧弟妹,「同學相約放學後看電影、逛街、打球,我一概抽不出空參加,後來他們愈來愈不約我了。」他平靜地說:「我沒有機會叛逆,也沒有時間理解青春期的煩惱,回家之後陪伴我的就是身為長子的責任。」

他分析路邊攤的工作流程,「下午5點準備出攤,晚上6點開始營業,凌晨2攤位開始打烊,4點收攤之後,再到菜市、肉市採買,直到早上8點才能睡覺,但媽媽10點就先行烹調加工原料,我12點半起床加入,然後又是下午5點準備出攤。」

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鬍鬚張」張炎泉與太太張蔡月燕心無旁騖地看護著攤位,他們運氣不錯,得到貴人相助,加上非常努力,生意愈來愈好,但不論張家老小怎樣打拚,每天總要拖著疲憊的身體面對繁雜的瑣事,忙到後來,張炎泉連刮鬍子的時間都沒有,濃密的落腮鬍慢慢遮住半張臉,於是「鬍鬚ㄟ」的綽號不脛而走。

總是帶著厚框眼鏡的張永昌總覺得這樣的循環有點不對勁,他不斷思考:「我們的發展絕對不應該只有如此,而且隨著兄弟姊妹愈來愈大,這攤小生意怎麼可能照顧全家?」

改變、突破的火苗,在他幼小心靈中,逐漸成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