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故事小品文 (3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摘自:聯合報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一年受邀參加的演講、大學講座、論壇超過100場,等於每3天就有1天要出席公開場合,如今「吳睿穎」三個字已等同於「職場達人」,在「個人行銷」至上的年代,吳睿穎的個人品牌也擦得光亮!

吳睿穎認為,塑造個人品牌的第一步就是:「把分內事情做好!」

他的決心

心中有目標 不怕被罵被操

他回憶,18年前他剛退伍時,第一份工作就是到華視《金曲龍虎榜》擔任道具助理,「每天被罵得像畜牲一樣。」但吳睿穎踏入華視大樓的第一天,就暗自下定決心:「非當到節目製作人不可!」無論多操、被罵到多沒尊嚴,「我一點也不在乎,因為心中已經有目標!」

他的拚勁

公司睡3 3年當製作人

吳睿穎說,道具助理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很「low-end」的工作,但他要求自己要做到比100分更好。剛進華視的那年夏天,吳睿穎在公司住了3個月,每天做到沒日沒夜,洗澡就到廁所沖冷水,晚上趴在公司會議室桌上睡覺,只要有差事,他馬上搶著做,如此「熱血」精神,讓整個節目部的人印象深刻,直誇他簡直把「道具助理」當做自己的創業一般經營,也因為如此,吳睿穎在短短3年內,就當上《金曲龍虎榜》製作人。

他的自豪

除剛出社會 都是工作找他

吳睿穎最自豪的就是,除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外,其他工作都是別人來找他。

1997年,吳睿穎被王令麟挖角到東森節目部擔任經理,優異的表現讓當時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局長鄭村棋印象深刻,聘請他任勞工局媒體執行長,兩年任期屆滿,又被1111人力銀行總裁林文雄挖角。

他下苦工

不讓人說嘴 數據琅琅上口

吳睿穎說,當時和104人力銀行相比,1111只有作老二的分,「營業額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而且很多人還笑他:「一個媒體人,懂什麼職場、就業?」吳睿穎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每天花兩個小時看所有就業新聞,每個和職場相關的數字全部背下來,「我就是不讓別人有說閒話的機會。」

吳睿穎也認為,把分內事情做好,就是要每分每秒都「做什麼、像什麼」。剛開始1111人力銀行辦記者會,有時媒體記者只來小貓兩、三隻,但吳睿穎一點也不在意,在台上口沫橫飛一個多小時,又說又唱又演,活力十足。

他的秘訣

大人物演講 換名片偷學步

此外,人脈也是累積個人品牌的重要關鍵,對於人力銀行業者來說,更是如此。負責公司業務的吳睿穎為了擴展人脈,每位重量級人物的演講,他必定出席,演講完立刻上前換名片,在換名片當中,還要學習大人物如何和陌生人初次接觸。

吳睿穎記得,有一次去聽施振榮演講,結束後,立即湊到施振榮旁邊跟他換名片,當時施振榮名片發完了,沒想到他說:「你等我一下,我回車子拿。」吳睿穎相當驚訝,像施振榮這種大老級人物,竟然不是請助理拿名片,如此「親民」作風讓吳睿穎學到寶貴一課。

他行動派

邀約喝咖啡 獲允立約時間

有次吳睿穎在金仁寶大樓電梯,巧遇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也是立刻表明身分,交換名片,當時吳睿穎就問許勝雄要不要一起喝咖啡,許勝雄隨口回了一句:「隨時,都可以。」吳睿穎馬上打電話給許勝雄秘書約定訪談時間,秘書當下嚇了一跳,沒想到有人的行動力會這麼強。

教你一招

親赴婚宴 帶兩盒名片

婚禮是擴展人脈的好地方!吳睿穎說,只要有人發喜帖給他,不管公司大小階層、正職還是派遣員工,他一定親自赴約,而且還會帶兩盒名片,「我有不少客戶,就是在婚宴中認識的。」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經濟日報

 

台灣寬頻通訊(TBC)旗下的群健有線電視,最近推出全新數位化電視服務,總經理陳振表示,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要永續經營,就必須不斷尋找新戰場,開發新客戶,才會有新的活水、新動能產生。

 

努力轉型 提升附加價值

 

陳振強調,群健未來將定位為全方位的媒體娛樂供應者。技術領域出身的他,近幾年也努力自我轉型,不斷投注心力在提升服務品質,要帶領有線電視產業,往更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

 

今年51歲的陳振,來自保守的老師家庭,卻樂於挑戰新事物。中原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前往美國北伊立諾州立大學取得資訊工程碩士學位,77年返台,最初在阿爾卡特資訊部門服務,期間長達十年。

 

隨電信自由化及行動電話開放,陳振進入遠傳服務,擔任資訊與技術部門資深協理;89年固網開放,陳振轉往亞太固網擔任副總經理,不久又兼任亞太線上執行副總經理,95年接任台灣寬頻通訊營運長及群健總經理迄今。

 

台灣寬頻通訊所屬的系統,包括南桃園、北視、信和、吉元及群健等五個系統,範圍涵蓋桃園平鎮、中壢、觀音、楊梅以及新竹、苗栗、台中市等地,收視戶超過70萬戶,和中嘉、凱擘並列國內前三大。

 

陳振表示,台灣寬頻通訊成立於88年,麥格理銀行在95年成為TBC股東後,就積極配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推動數位電視。最近,群健透過MPEG4數位影音壓縮技術,推出全新數位化電視服務,還提供包括中文電子節目表、頻道展示牆、個人喜好頻道設定、節目預約、頻道鎖碼、分級保護、電視遊戲等互動性服務。

 

經營企業  取決良心良知

 

陳振認為,過去的類比系統,業者提供什麼節目,客戶只能扮演被動接受的角色,數位化後,消費者將完全取得主導權。

 

「做對的事」是陳振的座右銘,他不諱言,人往往無法判斷事情最後的結果,對別人的影響或評價為何,只能取決於當下,一切憑良知良心。對企業經營來說,在員工、股東、消費者最有利的中間,取得最佳平衡點,就全力以赴。

 

「做對的事」這個座右銘,確實也影響群健。以群健自製頻道的新聞及節目為例,過去製作新聞沒有明確的方向定位,總是仿效衛星台新聞報導模式,認為八卦、社會新聞比較有收視率。

 

自從陳振接任總經理後,要求群健要扮演好在地媒體的角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新聞與節目的製作上,並「以在地的觀點、關心在地的事務」作為新聞方向主軸。

 

如今,群健新聞報導的內容,完全以市政議題、民生訊息、關懷弱勢及鄉土文化為主,杜絕八卦、血腥與暴力,也經常與社區鄰里結合互動。陳振表示,過去大家對有線電視產業「誤解多過於了解」,甚至有人做非法衛星播放,就自稱為第五台,其實,有線電視已不只是第四台,現在還包括寬頻上網、網路電話、數位電視等加值服務。

 

他說,這個產業鏈的價值很高,業者引進好的節目,整合起來介紹給客戶,可以進一步帶動電視汰舊換新,連帶使面板、相關零組件的業績上升;數位節目多了,也會激勵更多人想拍更優質的節目。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才過30   快手寫51本書

「多產」似乎已不足以形容他,才剛年過30的他,已出51本書,朝向「著作等身」前進。

 

「寫作快速」不足以形容他,他曾創下連續14個月寫出14本著作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

 

逾32本書 登暢銷排行榜

「暢銷」兩字不足以形容他,他有超過32本書登上金石堂文學周排行,連續3年是金石堂年度暢銷作家第一名。

 

那麼「跨界」呢?他的作品橫跨科幻、武俠、奇情、愛情。當你看著「都市恐怖病系列」,被他書裡面詭異陰邪的催眠師嚇得睡不著覺的時候,轉身卻在愛情系列裡,被大男孩的溫柔惹得熱淚盈眶。

 

簽經紀約 作家中第一位

同時他又屢出奇招。他是第一個把自己簽給演藝經紀公司的網路作家,讓他的作品可以被改編成戲劇或其他種形式的作品。他還是某報專欄史上最年輕作家,與一大票中生代青壯作家平起平坐。

 

好吧,這些都不足以形容他,這樣一個無限可能的九把刀,腦子裡在想什麼?

 

訪問他的時候,外面陽光普照,只看到一個穿著普通T恤的大男生,戴了一頂棒球帽、留了一點鬍子、抱著一個大水壺,一跳一跳走進來,一邊喝水一邊促狹的說自己:「唉,我其實是頂尖阿宅啊!」

 

這個自稱頂尖宅男的人,對寫作其實非常、非常認真的思考過。

 

出版不順 造就多元發展

他說,其實,他做很多事都是「來自於我在出版上的不幸」,1999 年他從網路作者起家,後來變成實體書籍後,因為寫的是奇幻作品,根本賣不出去。直到2006年,他的書才漸漸變得好賣。

 

也許我們應該感謝市場,連續數年的不成功,反而造就今日的九把刀。

 

書不暢銷 寫自己爽就好

為什麼?九把刀解釋,很多作家因為寫了第一本書就暢銷,就一直寫同樣的題材,然後愈來愈熟悉「勝利方程式」,很快定型。而他因為一開始不暢銷,沒有方程式可循,讓他可以隨性的去寫,「反正寫什麼你們都不買,我就寫我自己爽的東西就好!」他說。

 

雖然當時書不暢銷,卻還是有出版社願意幫他出書,於是,他的題材從奇情跨到科幻、武俠,接著又變到了愛情,悠游自得了很長一陣子。

 

即使出過很多暢銷書、為人所知,九把刀覺得自己從不是「站在雲端上」寫作,他曾在專欄文章裡寫道:「帶給世界巨大影響的作家,必定誕生在人群之中,過著與所有人一樣的忙碌生活,踩著同樣搖搖欲墜的土地,偶爾感嘆前途茫茫,時而被女孩當笨蛋拋棄,然後靠著拙劣的本事,變強。」

 

感同身受  作家重要特質

他覺得自己從小就是一個普通人,作家本來就該是如此,最重要的特質是「感同身受」,才會有超越自己的感受出現。好作家都是悲天憫人的,他說。

 

於是他將作家光環除魅,開天眼、看凡塵,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做一個入世作家。

 

他在14個月完成14本書的時期,就曾想過:如果自己的書因為題材太多元,在書架上因分類變得東一本、西一本,感覺起來就很沒價值,「你明明在做很厲害的事,怎麼反而讓人覺得你心定不下來?」如何改變這種印象?就是把所有著作結合起來。

 

他就請出版社與書店通路談好,做一個小架子,把將他的著作集中放在一起,最高紀錄同時有10本書在新書區一起亮相。他笑說:「讀者可以暴力的接受我。」

 

到現在,還是有些書店用這樣的方式陳列九把刀的書,他有自己的專櫃,三、四十本書都放在那裡陳列,讀者一眼就會看到一片「九把刀書牆」。

 

另外,他也是第一個擁有經紀人的網路作家,他跟名製作人柴智屏簽約,藉此更方便跨到戲劇界。現在他也當起導演,與其他導演合拍了電影《愛到底》。有了經紀人,他也擁有專業人士可以幫他打造形象,因此他像藝人一樣,接的通告、訪問及廣告,都有人幫他操刀,讓他的品牌定位更清楚。

 

14個月  連出14本書

是從什麼時候決定要當一個作家的?九把刀說,大概是從他寫完《異夢》這個故事開始的吧。那本書2004年才出版,但他還記得寫完以後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從此他就確定「寫作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不過,直到2005年母親生病住院,需要龐大的醫藥費,他才認真思考怎麼當一個職業作家,出版社跟他約定每寫好一本書就幫他出書,他一起床就拚了命的寫,平均每天寫到8,000字。

 

連寫了6本書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6個月連續出6本書」了,那不如達成「一整年每個月都出一本書」的紀錄吧!於是又繼續拚了命的寫,頭抬起來,已經完成「14個月連出14本書」的創舉。

 

結果,不但開拓了大量讀者,也讓他覺得自己「當作家的可能性大增」。他開始算,就算每本書都只有一刷,但只要維持每個月出一本書,以每本書180元來計算,版稅8%,首刷3,000本,1個月差不多就有54,000元,等於一個老師的月收入,夠養活自己了。

 

好吧,勤於寫作是收入的來源,但是創意呢?這也源源不絕嗎?

 

「關於這一點,從來不用懷疑啊!」他大驚,似乎聽到什麼恐怖的問題,「有些東西如果懷疑,就失去參賽權了。」他挑挑眉、酷酷的說。

 

他說自己蒐集創意的方式很機械,他會抓網頁、看新聞、小說、漫畫,看到寫的好的文字或對白,還會拿手機拍下來存檔。

 

從小他就很享受一個人編故事的樂趣,看徐克拍的《笑傲江湖》,他可以自己在腦子裡變出另一個武俠故事。從國小6年級起,他就開始構思一個橫跨三代的武俠故事,之後一直不停更改情節,讓它更完整,光這個重編的過程,他就進行到大四才結束。

 

不做借錢才能做的事

九把刀從小家中就負債,但父母並不因此吝於在孩子身上投資,三兄弟都靠助學貸款,念到高學歷。

 

九把刀自己是碩士,弟弟念到雙碩士、哥哥更是博士,他說,父母都是「你敢念我就敢付錢」的心態,盡己所能、借錢也要讓兒子補習讀書。

 

變身為暢銷作家以後,九把刀已經幫家裡還清了債務。但是,債務這件事,多少還是影響他的金錢觀,例如現在他不喜歡欠錢,一有錢快點還欠債。還有,他不敢做「要借一大筆錢才能完成的事」,所以他覺得自己沒辦法做生意。

 

唯一的例外是房貸,他笑說,付房貸是「爽揹的債」。

 

即使自己愈來愈紅、愈來愈多收入,他說自己買東西的品味還是很「阿宅」,就算現在稍有錢一點,還是只是買公仔、3C產品這類的東西,只是買等級比以前高。畢竟,「品味也不可能一夕改變啊。」他嘆口氣。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SPORTSPLUS運動人

 

本季到目前為止,若要票選年度的MVP,恐怕不是達欣隊的張智峰,就是台啤隊的楊敬敏。

對於楊敬敏今年的表現,我只能用「非常恐怖的平穩」來形容,至今出賽20場,只有兩場得分沒有達兩位數,而且還有高達55%的投籃命中率,與41%的三分球命中率。

為什麼一個上一季平均只有12.8分的球員,本季會有如此爆發性的演出,躍升成為聯盟的得分王?不只你感興趣,連我都不免感到很好奇,到底楊敬敏是怎麼辦到的?

【Q & A 】

1.今年你開季狀態就保持的很好,請問在季前有做什麼樣特別的準備嗎?

楊敬敏(以下簡稱楊):其實也還好,在訓練方面還是跟著球隊的步調走,可能是在訓練的心態跟以往有些不同,不管是個人或是團隊的練習上,我都比過去還要專心、投入。

2.你說今年企圖心比去年還要強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楊:主要是心態的問題。去年剛加入到台啤這支冠軍隊伍,陣中好手很多,我不用像過去一樣搶分,只想說把分內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也讓我在球場上的威脅性不如以往;今年,在思考過後,我覺得還可以為球隊做出更多的貢獻,以致於企圖心比去年還要來的強烈。

3.過去在台銀時代,你往往是進攻的第一選擇,但是到了台啤,你可能是第三甚至是第四的進攻點,對你來說,應該花了一段時間調適,以及尋找在球隊中的定位吧?

楊:調適蠻久的!而且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等到機會來了再做出手,不是我的機會,就做好防守的工作。至於,球隊的定位,因為一開始我是羅興樑的替補,所以起初我設定自己做好隊上第六人的角色,但經過幾場比賽之後,我被排入固定先發陣容就沒有這個機會了。(楊敬敏透露上一季其實很想拿「最佳第六人」)

4.跟公認的射手羅興樑同隊,他的投籃與觀念,對你有什麼不一樣的啟發嗎?

楊:主要是姿勢跟出手的速度。因為不管是原地跳投或是急停跳投,都有各自的投籃要領與方法,羅哥都會適時的提醒我們姿勢跑掉了,或是應該要怎麼出手會更好,我從中學習到很多關於出手時機的掌握。

5.羅興樑跟尚韋帆離開之後,少了老將壓陣的台啤,你覺得最大的影響是?

楊:就是關鍵時刻沒有穩定軍心的力量。過去,有他們在場壓陣,即使身處逆境仍能找出扭轉頹勢的方法;現在,年輕的我們打球比較急躁,常常想一拳把對手擊倒,所以只要比數陷入膠著,我們的步調就會比較凌亂,也比較心浮氣躁,導致最後關頭容易輸球。

不過,好在隊上還有顏行書這名前輩,他都會適時的跳出來提醒我們,該如何好好的處理每一次進攻,並做好基本的防守。

6.這一季你上場時間比上一季增加了8分鐘,你認為增加的這8分鐘,對你有什麼樣實質的影響?

楊:貢獻度吧!因為隨著時間的增加,在球場上能做的事情也變多了,教練團也會比較放心的讓我在球場上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連帶也讓我對自己的信心也跟著提升起來。

不過,隨著上場時間的增加,體力是我有待加強的部份。我自己有注意到,如果三連戰下來,我常常在第三場的比賽,會有體力不濟的情況發生,像是對上璞園那場,我就因為體力有點負荷不了,只拿到目前為止以來的最低分:7分。

7.這一季,你的投籃命中率高達55%,三分球命中率也有41%,關於外線,這一季是否有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準備?

楊:就是比較會去揣摩比賽的情境,因為每次的對戰組合都會有不同的打球方式,賽前我試著想像如何從對手的防守當中,找到最適當的出手時機與節奏,不去做無謂的投籃,使得我在命中率方面有比較顯著的提升。

8.你認為SBL哪個球員的防守讓你感到最頭痛?

楊:應該是陳志忠跟張智峰吧。他們兩個都很難纏,不過因為位置的關係,跟陳志忠對到的機會比較少;張智峰的話對戰了4次,有時候我表現的還可以,有時候也遇到不小的麻煩。

9.隊上總教練閻家驊之前有提過,除了得分之外,也希望你能在防守上做加強,你認為目前防守上最大的問題是?

楊:基本上,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是專著程度的差別,有時候我在球場上比較多的時間是要去分擔得分的重任,相對於防守就比較沒有那麼花心思,不過我會再去提昇自己在防守上的質量與專著力。

10.本季暫居得分王,又是唯一拿下兩次最佳鬥士的球員,加上月MVP,你的感想是?

楊:其實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但是能有這樣的肯定與認同,我還是感到非常的開心!不過,主要還是來自於大家的幫忙,因為很多時候我的得分是透過教練的戰術,與隊友的配合,所以在此也很謝謝他們。

11.你心目中本季目前為止打最好的球員?SBL的第一射手又是誰?

楊:就張智峰啊!他今年打得真的很好,不管是投籃還是防守,都有很傑出的表現。第一射手,我也認為是張智峰,我觀察到他出手跟我出手的比重,有很大的不同:我切入跟投籃比重差不多,但是他比較多是外線上的出手,而且又維持了很高的命中率,所以我覺得他是SBL最佳射手之一。

12.你認為楊玉明的加入,對你會產生所謂的「排擠效應」嗎?

楊:不會啊!我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而且楊玉明在隊上主要的作用,跟去年的羅興樑差不多,就是提供我們外線上的火力支援,以及借重他的經驗在關鍵時刻上來替球隊穩住場面。

13.今年的你跟過去的你,你自認有沒有哪裡不一樣?

楊:比較「穩定」吧!以前常會因為一、兩球沒進就很在意,後面就越打越毛躁,進而影響到整場的表現;現在,隨著比賽經驗增多、加上想法比較成熟,我都會告訴自己一場比賽有40分鐘,不要因為幾分鐘打不好就垂頭喪氣,等到機會來了自然就會有所表現。

14.籃球生涯中有沒有你最想要做到但還沒做到的事?

楊:說真的打球打那麼久了,都還沒有在球場上拿下什麼重要的個人獎項,今年我覺得自己很有機會,去追求一份屬於自我的肯定。週遭朋友告訴我,如果我能穩住得分王,可能就會有機會去問鼎年度的MVP,後來想一想,也覺得有何不可?

「我不想說我會試試看之類的話,因為這樣講太沒有霸氣了!」我想要說的是:「我會在剩下的10場比賽奮力一搏,挑戰得分王的寶座,以及爭奪年度MVP!」

15.對於台啤總冠軍的信心指數?最大的敵手是?

楊:當然是100%,走過開季的低潮,我們的戰績慢慢趕上來,現階段暫居第三,剩下的10場比賽,只有2場對到裕隆、1場對到達欣是A級球隊,剩下7場都是遇到B段班的球隊,我們希望能拿下例行賽的第一名,如此對於我們在季後賽的佈局會更加有利。

至於最大的敵手,當然還是裕隆、達欣這兩支球隊。不過,達欣可能會比裕隆更難纏,因為他們有洋將,而且可用之兵與板凳深度都跟我們有拼;相形之下,裕隆比較多傷兵,我們對上裕隆贏面會來得大一點。

結語

採訪完楊敬敏之後,真的覺得今年的他很不一樣,那個過去在台銀被認為是「不易了解」的獨行俠,思想上不僅成熟許多,而且對於自我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楊敬敏的態度,讓他的球技更上一層樓。

過去採訪很多球員,每回問到不管是對於成績或是個人獎項的看法,往往都會持保留的態度,只會說:「沒有想太多、會去嘗試看看」,等等籠統的回應。但是,聽到楊敬敏這麼直接的回應卻是頭一遭,竟然回答說:「嘗試看看,聽起來很沒霸氣!」

當下,聽到他這樣的回答,對於他今年為何能暫居得分王的疑慮一掃而空,更多的想法是想看看今年由楊敬敏與張智峰所帶起的「二當家出頭天」效應,會對未來的比賽產生什麼樣決定性的影響?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創新發現誌 

 

「你問我為何要創新,為了要活著呀!」如此單刀直入的答覆,實在夠嗆的。這句話出自於一手打造台灣最頂級飯店牡丹灣Villa主人、也是悠活麗緻渡假村董事長曾忠信,227日,他又有新點子,開設亞洲第一座「單車主題旅館」。從牡丹灣Villa、兒童旅館、單車旅館、到3年之後,將在墾丁關山打造3萬坪的私人頂級Villa,每間房間1000美元起跳,曾忠信在台灣觀光旅館業市場,創造出一連串的驚嘆號!

225日,南台灣恆春,椰林、陽光、沙灘,讓人的渡假細胞頓時活躍,25度的氣溫,已呈現十足的南洋風情。當台北還在為了無薪假、高失業率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位於恆春的悠活麗緻渡假村人聲鼎沸,雖然是非假日,但是,400多個房間,卻有300個房間有住客,記者詢問這波金融風暴對渡假村的影響,悠活麗緻渡假村行政副總經理岳竹筠驕傲地說︰影響不大,甚至業績還稍有成長。

創新,是為了生存

在消費不振、觀光旅遊業業績普遍下降的情況下,悠活麗緻渡假村卻能拉出傲人的長紅業績,其幕後的功臣就是曾忠信。

「曾老師(對曾忠信的暱稱)的腦子動得快、腳步也快,下面的人跟得很累。」與曾忠信認識長達30年,同為國立成功大學校友的岳竹筠笑著說。

「要不時警惕自己,如何存活,活不了,什麼都不要談;活不了,再大的夢想都是騙人的。」隨時隨地都在動腦筋、想點子的曾忠信直言不諱︰「創新,是為了生存。」

第一,源於用心

也因為如此,曾忠信在觀光旅遊業,創了許多第一。第一個定點式渡假村悠活麗緻、第一個台灣的峇里島阿曼飯店(世界知名的高檔渡假旅館集團)牡丹灣Villa、第一家兒童旅館、亞洲第一家單車旅館,未來還有關山極度低調奢華的私人頂級Villa3個房間每晚要價3,000美元,折合新台幣10.5萬元,是牡丹灣Villa最貴一大床26,400元的4倍)、以及海口海上運動飯店,每一個飯店都極具特色,且客戶均鎖定金字塔頂端的客群。

剛從峇里島度假回來的曾忠信說,在峇里島度假4天,3個晚上分別住了3個不同的頂級飯店,價格都比牡丹灣一晚還貴,他很納悶︰「台灣有好山好水,高雄都比西班牙巴塞隆納還漂亮,台灣人為什麼不能有國外的度假方式?」因此,他決定走一條大家都沒有走過的路。其實,早在18年前,曾忠信跟他的創業夥伴,就在墾丁國家公園周遭「圈地、養地」,近8萬坪的土地,讓曾忠信規劃一個又一個台灣的「世外桃源」。

RFID,為傳統產業加值

悠活麗緻,是第一個實驗飯店,全區佈建由資策會南區資訊處所屬的南區創新研發中心(現已改名為高軟創新研發中心)研發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無線感測網路技術),運用RFID手環、Zigbee定位項鍊,取代人工管制的方式,只要手上帶上手環,不用擔心忘了帶門禁卡、識別證。在曾忠信的心中,要提供旅客「流水的環境、綠色(環保)的環境,再加入金流服務的便利性。」兒童旅館、單車旅館等都將陸續建置。

曾忠信常常想著,如何在觀光飯店市場中殺出一條路來,他的藍圖很早就成形了。他不時在臆測一般台灣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一般人想要的,就是競爭力之所在。」經濟規模不是空談,而是市場決定,而市場絕對不是以前就有,是需要被創造的。因著這樣的思維,在少子化的氛圍下,他竟然大膽的開起「兒童旅館」,卻因為這個決定,讓海外的觀光客不斷湧入,去年香港的旅客,較前一年大幅成長45倍。曾忠信也期許,未來關山Villa的外國觀光客比例可以達到4成。

曾忠信認為,競爭力來自於激發需求、提出符合需求的服務。兒童旅館是如此、單車旅館亦然,放眼全球,義大利有單車旅遊,但是,是救國團式的,符合背包族需要,一般的民宿就可以做到。悠活單車旅館,也服務不會騎腳踏車的人,來到悠活,休閒旅遊兼學會騎腳踏車,更可以跟兒童旅館合辦「單車學習營」。他說,有潛在需求,被激發出來,就能開創帶領風潮的整合性創新。

創意,要學會孤獨

問曾忠信創意形成的過程是如何?他頭一偏,想了一下,接著說,要發揮創意,先要學會孤獨,譁眾取寵沒有思考的空間,學不到任何東西。他也建議,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要學著將思緒放空,要想辦法do nothing。如鞋子脫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發呆也很奢侈,繁忙的人,在都市叢林裡沒有時間反省。牡丹灣讓很多人知道,「放空才是跳起來(躍起)的開始」,因此,這也是牡丹灣能在開幕的第3個月就達到損益兩平的原因。

曾忠信進一步表示,休閒觀光產業是要深耕的產業,不是淺盤式,不僅是只有辦辦博覽會;他認為,台灣有很好的條件,法令面的鬆綁,政府不要太急,要面對問題,逐步深耕。他表示,政府對產業有心、但沒有方法,新加坡及香港的旅遊人口分別是總人口1倍及2倍,台灣一天出國人口3萬、一年920萬人次,來台旅遊的人口卻只有320萬人,比起巴黎、倫敦等5千至7千萬的觀光客人口數,差距相當大,台灣的未來明星產業在哪裡?觀光業絕對是一個重要選項。

對於悠活布局的下一步,曾忠信篤定的眼神,堅定地說︰Do my best,讓創意存活,願景要更清楚一點,一窩蜂的生意絕對不能做。

勇敢面對問題 意志力強

小學五年級,家裡裝了第一部手搖電話,花了7萬元,相當於一甲地的價格,小小年紀的曾忠信,望著電話,小小的腦袋思忖著,電話號碼用按的不是很方便嗎,為何要撥號撥得如此辛苦?從這件事證明,從小他就顯露出創意思考的不平凡。

生長於台南的曾忠信,適逢初中改制為國中的倒數第二屆,因為初中未來不需要再考,因此,從校長到學生,全校都不將念書當一回事。結果,讀高中時3個畢業班,只有一個考上第一志願台南一中。曾忠信考上第三志願新化高中這個打擊,嚴重影響曾忠信的一生。

曾忠信說,因為小學考初中,根本不用看書,就考上了,因此他直到高一才真正知道要讀書。考上當時的第三志願新化高中之後,年紀輕輕的曾正信認為再這樣下去不成,遂決定插班考高雄中學,後來錄取二名,他因第三名而敗北,於是進入鳳山高中就讀,進入鳳山高中還被編入後段班,他不服,向學校申訴,學校答覆:本來插班生程度就是比較差的,曾正信不服輸,第二學期就以好的成績進入前段班,最後,原本鳳山高中第一班僅考上大學15人,曾忠信那班,全班42人,有35位考上大學,曾忠信也以優異成績考進成功大學土木系。

他說,做事業跟讀書一樣,意志力很重要,勇敢面對問題的態度更重要。值此不景氣之際,有很多的企業遭遇困難,走在創新的道路上,是寂寞、也是辛苦的,有一堆困難橫在前面,但是,絕對不能逃避,逃避死得更快,一定要想辦法面對。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台灣光華雜誌

 

以資本主義每5-10年景氣就會翻轉一次的宿命來說,每人一生中至少會碰上3-4次的職場大地震,要想不墜落,難度極高。

記憶猶新的前兩次職場災難,落在2000年的全球網路泡沫化,讓一群網路新貴從天堂掉到地獄,以及2003年的SARS疫情蔓延時,內需服務業等不到上門消費的人潮,個個縮緊肚皮。然而,始自20089月這波又急又猛的景氣衰退似乎更險峻,因為金融業、科技業、中高齡、社會新鮮人無一倖免,連體質比較強壯的白領菁英也逃不過。

失業的苦澀滋味不好受,曾賦閒在家2年的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也曾是箇中人。他是如何熬過漫長的失業期?身為網路人力仲介業的龍頭,他又如何看待未來的職場生態?

人浮於事,謀職困難,不代表企業沒有用人需求,只是工作型態改變了。

104人力銀行的求才資料庫中,目前仍有企業登錄的19萬筆用人需求。「但若比較今年2月與去年2月的10大用人產業排名,可以發現半導體業的需求從第2名(7.7%)滑落到第10名(3.6%),減少幅度高達一半,光電業更是掉落在10名之外,」楊基寬說。

再看企業最需要哪一種人才,排名依序為:業務、金融專業、客戶服務、工程研發、行銷、軟體工程等。

楊基寬解釋,不論景氣或不景氣,企業對「生財部隊」的人力缺口始終存在,但業務人員被市場填補的速度也最慢,因為底薪低、壓力大、挑戰性高,通常都是求職者「找不到其他工作」之後的最後選擇。

高學歷不如職場5

當景氣榮景不再,企業用人自然以精簡為目標,如果遇到不適任的情形,也會很快「處理」。上班族該如何自保?

除了最基本的認真努力外,楊基寬以職場「5力」,提醒上班族要自立自強,這5力是:雙語力(任一外語聽說讀寫有一定水準)、財務力(看得懂基本財務報表,以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專業力(工作內容不容易被取代)、業務力(包括人際相處與人脈開拓)、創造力(為工作開創附加價值)等。

他的職場「5力」與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所提的語言力、財務力、問題解決力,所見略同。但楊基寬強調,5力中的「業務力」與「創造力」,在不景氣時更顯重要。

他以一則笑話與模擬情境,來解釋什麼是業務力:一般公司門口都會貼上「謝絕推銷」4個字,沒有業務力的人看到這幾個字一定打退堂鼓,但有業務力的人知道,推門進去會對櫃台小妹造成困擾,因此進門後態度會更為謙虛、彬彬有禮地說,「實在是因為我們的產品非常符合貴公司需要,可不可以請您把這本產品型錄拿給總經理看一下?」

好心的櫃台小妹拿了進去,卻碰上總經理心情不佳,不但把型錄丟在地上,還掏出10元給小妹說,「叫他滾!」羞辱對方。

即使受此委屈,但這位業務員沒有一絲不悅,轉而掏出名片夾對小妹說,「讓您受到委屈,我很抱歉,麻煩您再跟老闆說,10元只能買到這兩張名片。」

「除了膽識,業務人才還要具備幽默感,以高EQ來扭轉劣勢,」楊基寬說,如果再搭配創造力,就可以為企業開發出新的營業項目,例如美國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一度因公司內部權力鬥爭被踢出蘋果電腦,而後又以iPodiPhone再創事業巔峰。

能具備5力的頂尖人才非常稀有,但楊基寬強調,職場5力是可以透過訓練、學習得到的,只要你告訴自己,「我一定學得會。」

失業英雄東山再起

就像16年前,36歲的楊基寬決定離開一個看似前途無量的工作一樣,冒險卻堅定。

成大外文系畢業的楊基寬,36歲前是一家電腦公司的行銷副總,月薪八萬多元,擁有公司上市在望的股票分紅,管理幾十名員工,但他卻發現公司產品的不良率越來越高,競爭力出了問題。

楊基寬試圖提出警告,但老闆不當一回事,失望之餘,他選擇離開。他揮揮衣袖瀟灑辭職,但對妻女來說,卻是長達2年的折磨。

沒有多少存款、沒有未來規劃,一家3口的經濟重擔就靠著在中學教書的太太每月5萬元薪水支撐,扣除每月24,000元的房貸和基本生活費後,所剩無幾。

楊基寬不想找工作,不是窩在家中,就是跑圖書館,一度想投稿寫作,但他也發現,寫稿是廉價勞動,而寫作也常遇到瓶頸,每天絞盡腦汁,卻寫不出令他滿意的文章。

「失業的時候是沒有人格的,只有把自己關在書房,研究自己想做的事時,才有人格。」因此他也奉勸失業者要更加「認命」,體認到自己對家裡經濟沒有任何貢獻,只能節儉度日。例如他出門,口渴絕不買水喝,能走路絕不坐車,連10元都要省下來。

然而,時間越長,楊基寬越不甘心回頭。「如果繞了一圈,還是『淪』為上班族,豈不是會被別人恥笑?」他給自己2年時間,如果真的闖不出名堂,就此認命。

隨後他開始到處去上課,只是想,好歹要走出家門、伸出觸角。有一次在報上瞥見台大開了一堂「網際網路」課,楊基寬好奇地跑去旁聽,開啟他以網路幫助求才、求職者居間牽線的人力銀行契機。

有了創業目標,自家書房就是他草創時期的辦公室,他還拿公寓自宅權狀,去貸了一筆二胎貸款,背水一戰。但網站架了89個月,沒有宣傳,流量不大。直到一年半後,有一天,第一張訂單竟然從傳真機裡慢慢吐出來,命運從此扭轉。

4種動物學習

嚐盡苦撐待變滋味的楊基寬,對失業者走投無路和創業者進退兩難的心情都深有體會,他說,失業者若要有嶄新的未來,要先拋棄舊我,而且千萬不要失志,否則只會讓家人更傷心、失望。

如何不失志,可以向4種動物學習:

雞,以前上班幾點起來,現在一樣維持紀律和朝氣,不能因為失業沒有打卡壓力,作息就隨意散漫、委靡不振。

馬,學習馬奔跑鍛鍊腿部肌肉的精神。失業者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活力,甚至出現「沒有希望」的負面思想,所以一定要養成運動習慣,運動時腦中釋放的腦內啡,能提振心情,是一種正面能量,好運也會跟著來。

牛,不是做牛做馬,而是腳踏實地不放棄尋找任何機會。坐在家裡自怨自艾,工作也不會平白送上門來,所以要學習牛的勤奮,鞭策自己手不離書,每天花3小時吸收新知。

狗,要學習狗的溫馴、體貼,變成家人的忠誠僕人。

「當家人看到你身體健康、鬥志不減,不會成為家人的負擔,反而可能轉變成一個完全嶄新的你時,他們才不會因為焦慮或怨怒而叨唸你;家庭氣氛平順,你才會有心力、時間解決迎面而來的難題,找到新出路,」楊基寬說。

失業2年的楊基寬就這樣走出來,中間低潮不斷,失業時最難過的是,幾乎沒有人相信他能再站起來,但他只能選擇相信自己,因為人生是否有所改變,就來自決心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山大飯店總經理嚴長壽自認未上過大學,是個非常平凡的人,但是很早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二十八歲時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時成為亞都飯店總裁,兩年前進入圓山飯店,讓圓山飯店轉虧為盈。其著作「總裁獅子心」更引起廣大的迴響。

嚴長壽當兵時,一開始是個被老兵排擠的新兵,退伍時,部隊裡的老兵和士官長,總共五十幾個人一起請他吃飯,他們說:「阿兵哥退伍,能讓五十幾個老傢伙合起來請客的人,你嚴老大是第一個!」軍中的人認為他出社會後一定前途無量,但是嚴長壽卻是整整六個月找不到工作,結果透過朋友幫忙,覓得第一份工作-送貨小弟。

        而從一個送貨小弟,到飯店的總經理,嚴長壽有什麼獨到的人生觀?他將與青年學子分享他做人做事的方法。

 

不瞞各位,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連大學都沒讀上,實在沒什麼了不

起。但是我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一個機緣認識自己的優點、了

解自己的個性,在工作上證明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建立信心。

我這輩子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出書,《總裁獅子心》這本書是因為當時應對一

群青年朋友演講,獲得很大的迴響,才決定要出的。這個書名也不是我自己取的,

而是出版社編輯跟我接觸,覺得我相當符合獅子座的個性,才取了這個名字。我本來覺得這個標題有點太囂張了,編輯卻說:「給年輕人看的書就是要取這種名字!」我就讓他們決定了。

 

(1)認清自己的侷限

我想跟各位談一談自己人生的「巧遇」。我不是很優秀的學生,功課平平,對讀書總是沒什麼信心。不過我在學校還蠻活躍的,當過樂隊隊長、民謠社社長、童軍團團長,就是考試不太行,死記的能力很差。在台灣這個環境,讀書考試都是很重要的,當時考不好,倒也不算意料之外。

畢業之後,我本來想當樂隊指揮,但是真正接觸了專業的指揮之後,才發現學生時代我被人家稱讚是很好的指揮,充其量只能算是「雙手隨著音樂起舞」罷了。真正的指揮要能對音樂全盤控制,無論在聽力、節奏感和對音樂的反應能力,都要從小打基礎。所以我認識到自己不是這塊料,覺得這輩子或許只適合欣賞音樂,而不是製造音樂。但是那個時候才決定要考大學,也已經來不及了。既然沒考上大學、家境又不是很好,我就決定先去當兵。

在空軍防炮部隊當了三年兵,給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衝擊。起初從學校到新兵訓練中心,接觸的差不多都是高中畢業的同學,沒有什麼調適的困難。但是當我被調到部隊裡去的時候,發現自己很難跟那些老兵溝通。三十年前,部隊裡很多老兵都是從大陸撤退到台灣來的,他們的生活習慣跟我非常不一樣,我們卻睡在同一個大統鋪,和他們就只隔著一層蚊帳。有的老兵生活習慣很粗糙,不洗澡的啦、滿嘴酒氣的啦,開口講的都是賭博、喝酒、找女人。當時我還是一個清純的學生,突然來到這樣的環境,真的會有無法調適的感覺。

 

【軍旅生涯的衝擊】

被這樣的環境包圍,我自然而然就有了「自我保護」的動作。當我該出操、當班的時候,還是規規矩矩做該做的事,但是當我有自己的空閒的時候,就到花蓮海邊去聽音樂。那時候我們的部隊在花蓮的機場附近守備,我帶了一個裝乾電池的留聲機,有空就到海邊去,躺在沙灘上,望著藍天大海,聽自己的音樂。沒想到這樣的舉動讓那些老兵覺得我很高傲、孤僻、不合群,對我的印象非常壞,我卻完全不曉得。我覺得我已經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剩下的時間當然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有一次,部隊緊急集合,我在海邊聽音樂,其實離部隊只不過兩三百公尺的距離,誰來叫一下就可以了,卻沒有一個人來叫我回去,大家都等著看我出糗,於是我就被罰關禁閉。各位想想看:一個從來沒犯過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忽然被抓去「關起來」,那個感覺真的很難受。當我被押到禁閉室,褲帶鞋帶被拿掉,人被推進去之後,鐵門在我身後砰一聲關起來,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個好殘酷的聲音。

忽然間,你變成一個「犯人」,跟外界阻絕了,我坐到地上,望著那堵牆壁,不禁問自己:「我怎麼會變成這樣?像我這樣一個從來不想冒犯任何人的人,這樣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居然會被別人誤會到這種地步?」在禁閉室裡,我望著牆上許多以前關禁閉的人寫的塗鴉,告訴自己:「我不能再這樣,我不能再把自己關在自以為是的、自我保護的封閉空間裡,我一定要走出來。」

 

【眼光放遠,克服逆境】

我相信許多年輕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很可能就消沈下去了,我很高興當時選擇了另一條路。我從禁閉室出來之後,剩下兩年八個月的役期,和那些老兵都還是要天天見面,於是我開始去認識他們、瞭解他們。從這樣的過程,我發現:假如把眼光放遠一點再去看,你會覺得這些人蠻可憐的:他們在台灣沒有家庭,人生所有的成就感都是在軍中。他的階級比你高,是唯一能贏過你的地方,其他什麼都沒有。他知道他的學識沒有你高、見識沒有你廣,只有權力比你大一點點。

這種對權勢、權力的展現,在每個環境都會發生,事實上那只是另外一種從自卑所產生的自我保護,他必須從這裡來肯定自己,因為他全部的世界,就是這個軍中生活。甚至在過年休假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該去誰的家,因為他們都沒有親戚。所以仔細去瞭解,你會發現這些本來看起來很討厭的人,都有一段值得同情的過去。

於是我開始跟那些老兵聊天,談他們的過去、他們的家鄉,有的人談著談著就流下淚了。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就能幫助他們:比方他們不識字,我可以幫他們寫信,休假回來也常常帶一些家鄉口味的小吃,稍微安慰他們的鄉愁,我還跟他們學家鄉話。

漸漸地,他們對我不再有任何敵意,反而打從心底把我看成很重要的、可以溝通的一個朋友。

透過這樣的經驗,我重新恢復了信心。後來在軍中看到許多數饅頭、混日子的新兵,有木匠、有泥水工,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膚淺,當兵純粹是過一天算一天,我也慢慢開始去瞭解他們,帶他們聽古典音樂,一起欣賞舒曼的夢幻曲,和他們談樂理、談樂器,漸漸得到了一群知音,而且他們還把我當成生活上的老師。後來我變成了老兵與新兵之間溝通的橋樑,也和他們都變成了很好的朋友。

還記得有一個兵是做泥水匠的,退伍之後我去工地看他,一下子就找到他了,因為工人做工的時候習慣把音樂開得很大聲,我遠遠就聽到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馬上知道我的朋友在那裡,這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我在軍中,從一個被大家誤會成孤僻、不合群的男孩,轉變成大家的好朋友。記得退伍的時候,部隊裡的老兵和士官長,總共五十幾個人一起請我吃飯,他們說:「阿兵哥退伍,能讓五十幾個老傢伙合起來請客的人,你嚴老大是第一個!」大家都說我出社會之後一定前途無量,我也就抱著這樣的期待,走到了社會上。

 

 (2)第一份工作:送貨小弟

原本我也以為自己應該還可以吧,沒想到出社會之後,整整六個月找不到工作,果然是前途無「亮」,覺得未來黯淡極了。剛退伍的時候,我分析自己的狀況,覺得不大可能繼續讀大學,就算考上大學,家裡的環境也讓我必須半工半讀,所以我決定還是應該直接去做事。沒想到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後還是靠朋友幫忙,才找到一個工作。

那位朋友是我的鄰居,在學校裡高我一班。我當兵的這段時間,她在念大學,我退伍的時候,她也畢業了,在美國運通做電腦終端機操作員。二十幾年前,電腦在台灣還是非常罕見的東西,這在當時是不得了的工作。她跟我說:「我們公司規模還很小,現在就缺一位送貨的傳達,偶爾也要打掃打掃辦公室,不知道你要不要?」簡單地說,就是要找個「小弟」。我想了想,既然找不到事,什麼都可以,總得有個開始吧,於是我就去了。

沒想到這個工作真難做!難的倒不是送貨、打掃這些基層的工作,真正難的是:每天你都要在你以前的同學面前,替她清理字紙簍、收拾桌子上的茶杯、還得替她洗杯子。當時我不禁問自己:怎麼讀過大學跟沒讀過大學,會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在學校的時候也不覺得自己比人家差呀!為什麼現在我得伺候她?現在回想起來,她真的是我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貴人。因為她讓我體會到:真的已經沒有退路了。這樣的刺激跟對比,讓我必須努力突破現在的狀況,而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工作當成學習」。

 

【別讓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決定不要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一般的小弟都是穿T恤牛仔褲加球鞋就到處跑,我卻決定穿西裝褲、皮鞋、打領帶,最起碼讓自己看起來是一個端莊的年輕人。白天工作沒有時間唸書,我就利用晚上勤學英文,重新去讀以前沒有讀好的書。

但即使有這樣的學習熱忱,讀書還是不簡單,於是我就跑去找那位同事,請她教我。她說她沒空,我很失望:你是我的同學,為什麼不肯教我?我又去找另外一位同事,問他說:「這個終端機很不錯,你可不可以教我打?」他卻回我:「這個東西很貴的,你弄壞了怎麼辦?」於是我才發現,即使在職場,要學習專業的技能也不是那麼簡單。

有一天,我終於覺悟了。下午五點鐘,我照例要去收拾同事的字紙簍,就在收垃圾的時候,我想到:「假如必須要從人家喜歡的、正在做的事情去學習,我大概沒有機會。也許對我最好的學習,就是從人家不喜歡做的事情學起。」也許我就是做一個收垃圾的,也能從這些垃圾學到一些東西。所以我所謂的「垃圾桶哲學」,就是寧願像一個收垃圾的人一樣,去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知道只要「有機會去做」,就是一種學習。

 

【不放過每次學習機會】

思考轉了個彎之後,真是豁然開朗。我能夠完全接受那些原來不想做的事情,

別人叫我做事,我都非常高興,因為又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到了五點半,有的人趕著下班,手上的事情做不完,我就說:「你教我,我幫你做,你可以早點下班。」我曾經替同事撥過一支兩三個小時都打不通的電話、也曾經替一大疊五百張傳票蓋章,不久便漸漸發現我很受歡迎,因為同事都覺得我「很好欺負」,什麼事情丟過來,我都願意做。但是我把它當成一個學習的環境,而且當你真的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從這樣的哲學出發,我的學習領域變得非常開闊。我每天都要在辦公室待到晚上十點、十點半左右,但是我很樂意,因為它給我一個真正學習的環境。也因為這樣,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無意間被我的老闆發現公司裡有這樣一個認真的員工,也無意間被隔壁辦公室的老闆發現我在用功。

當時辦公室的隔壁是環球航空,他們的總經理經常也留到很晚,我常常會在盥洗室遇到他。有一天他就問我是做什麼的,我說我是傳達。他又問:「每天看你留到很晚,你都在學什麼?」我說:「我在學航空公司票務。」他馬上說:「我們現在需要一個junior ticketing clerk,要到夏威夷或倫敦的票務中心去受訓,你有沒有興趣?」他說受訓回來可以有六千塊的月薪,而我當時的月薪只有兩千塊。

在那個出國還很困難的年代,對一個年輕人來講,可以出國受訓、又有這麼高的薪水,許多人大概都會被吸引,決定要去吧。我跟他說:「你給我一點時間,讓我想一想。」那天回家,整夜睡不著,覺得忽然要面臨一個好大的抉擇。但是我很仔細地檢討自己,發現那位總經理雖然認為我的英文還可以,我卻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此外,我也覺得現在這份工作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最後我還是跟他說:「我並不覺得自己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婉轉拒絕了。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懂得判斷每次「機會」  

重複這段故事,主要是想跟各位說:在生命過程中,你會被給予很多機會,但是有的時候,「機會」會變成一條不歸路。當你做到超越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要再回頭,往往已經回不來、下不來了,反而創造出更多的失望。所以我必須要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得更扎實,而回絕了那個機會,回到原來的工作。很幸運地,半年後我的老闆就派我去當機場代表,接待國外來的團體,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外界的事物。當時我看到許多領隊帶團到世界各地旅遊,非常嚮往,於是我又有了新的目標,就是做一個tour escort(導遊)。

在這樣的過程裡,我始終都有一個努力的目標,這是我非常幸運的地方。在人生的際遇中,你隨時會碰到各種機會,有很好的工作等你去做,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必須先真正地認識自己。我是在無意間發掘了自己的缺點與優點,也瞭解到我很喜歡「服務」這個行業,很喜歡跟人接觸,所以我選擇留在這個行業繼續成長、繼續發展。

接下來,我在美國運通歷練了許多職務,從機場代表做到總務。在做總務的時候,有一次公司要採購一批非常昂貴的計算機,當時講好要全新品,因為有許多公司會拿整理過的二手機來湊數。機器還沒來的時候,廠商塞給我一個信封,說:「你辛苦了,去買杯咖啡喝!」然後人就跑了,我打開一看,裡面是八千塊!要再去追,廠商已經不見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把信封交給總經理,跟他說了這件事。過了幾天機器送來,發現裡面還是有二手貨,我堅持要廠商換新貨,他很不高興,後來透過別的管道跟總經理說:「你們公司有個姓嚴的,不但主動跟廠商要佣金,還找廠商的麻煩!」各位想想,我要是拿了那筆錢,豈不是就踏入了陷阱?現在的我恐怕也不會是這個樣子了。

 

【提防生命中的陷阱】

這些及時給我的警惕,更加讓我相信:人生中的許多「機會」都不足以影響你的意願,因為它們隨時可能變成「不歸路」。人不可能不受到誘惑,我比較幸運的是,在還很年輕清純的時候,就接受了這麼一個考驗。要是再過幾年,接觸的人事更複雜、更世故,事情或許就會有變化了。正因為很早就碰到了這樣的事情,讓我對這類的陷阱與危機更加提防,也讓我在接下來的工作表現得更認真。

我在美國運通待了八年半,在前面的四五年,幾乎每半年就被升遷到新的工作。但是我必須特別強調:當時的背景跟現在不一樣,那個不必讀大學也可以突飛猛進的機會,在今天這個環境已經不太可能出現了,現在的環境競爭遠比當時激烈。二十幾年前,台灣還是一個急速成長的環境,美國運通這麼大的組織,在我加入的時候只有七個人,在我升到總經理的時候是二十幾個人,到我離開的時候也才四十幾個人,而現在美國運通已經是五百人的公司了。假如過去的那個我踏入現在這個公司,我不覺得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在一個五百人的組織裡,無論你的表現有多麼突出,都不可能像在七個人的組織那樣很快被肯定。尤其當公司迅速成長的時候,也會創造出許多機會。假如公司對你有信心,與其找外面的人,當然不如優先用自己人。所以總歸一句話,當時真的是「時勢造英雄」。

 

【「英雄造時勢」的時代】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一個「英雄造時勢」的時代。在這樣高度競爭的環境,所有的企業都在縮減、裁員、效率化,而企業吸收資訊的學習方式又是那麼寬廣、多樣,一個年輕人要靠自己摸索學習,已經不容易成功了。現在必須要靠很多有經驗的人,無論是學校老師或者社會人士,幫你整理出所有學習的內容,才有可能創造出學習的捷徑。在這個環境下,「讀書」絕對是最快的學習捷徑。

後來,我已經在美國運通主管許多業務,當時美國運通在台灣的業績已經有四五年都沒有突破,主要是因為他們沿用美國的那一套做法,比台灣市場所能接受的程度早了太多。我在公司接受了四五年的訓練,又是本土出身,所以瞭解問題所在,於是向公司提出建議,認為應該做一些大幅度的改變。那時候我的老外主管還很猶豫,我就威脅他說:「你不讓我這樣做,我就要辭職了!」他深怕我離開,就答應了我的提議。沒想到那些做法真的讓公司轉虧為盈,美國總公司就把我的老外主管調走,讓我接他的位置,成為美國運通有史以來第一個亞洲本地出身的總經理,那時候我才二十八歲。

 

【預測十三個月】

當時整個公司只有二十幾個人,我這麼年輕就當上總經理,最大的意義既不是升遷到哪個位子、也不是待遇有多好,而是我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開會、必須對總公司提出許多計畫,美國運通對主管的要求是「遠見」,他不要你去操心下一個月的營運,他要你思考的是十三個月到五年以內會發生什麼事、你又有哪些因應計畫。當時有一個「預測十三個月」的要求:假使現在是五月,你必須預測明年六月的業務。這樣的訓練使主管在面對變化的時候,不會手足無措,這才是我真正獲得的機會和歷練。

我後來在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會只看眼前,而會看得更寬、更廣,就是在這段時間學到的。在美國運通的八年半,是我學習的過程;到了亞都飯店之後,則讓我有了實現理念的機會。亞都飯店當年是美國運通的房東,那時候台灣還沒有很多旅館,亞都的董事長想建旅館,就來請教我。我看了他建飯店的計畫,覺得不大好,就建議他找國際的管理人才。沒想到當時政府鼓勵興建旅館,有十幾家飯店同時都在興建,許多國際管理人才看了亞都的地點和環境,都覺得比不上別人,就回絕了他的邀請。發生這種狀況,我也很過意不去,因為當初是我建議他找人的。於是幾乎在他半強迫的情況下,答應過去幫忙管理這個旅館。

沒想到我這麼一個從來沒管過旅館的人,也把亞都管得還不錯,不僅替台灣旅館業創造出新的方向,也讓亞都在後來的十幾年,都是台灣旅館業的領導者。這要感謝我在美國運通受的訓練,讓我能夠從顧客的期待中,找到他們需要的服務。

 

 (4)爭取明天的客戶

我到了亞都飯店之後,發現它和十幾家競爭對手比起來,地點和環境都不好。我該怎麼讓這家條件並不理想的旅館,變成成功的產品?當時台灣大部分產品的規劃和包裝,都是模仿以前成功的例子,我卻用了一個從美國運通領悟到的新觀念:「不要只看今天的客戶,要看明天的客戶。」那時候到台灣住旅館的客戶大概有八○%是觀光,只有二○%是商務。但是我研判台灣經濟會持續成長,商務客戶二○%的比例一定還有成長的空間。換句話說,未來會有更多做生意的人到台灣來,然而當時卻沒有專為生意人準備的旅館。

有了這樣的觀察,我決定把亞都包裝成「專為商務人士服務」的飯店。當時許多人看到做旅館很好,就蓋一間想要爭取所有顧客的旅館;我卻剛好相反,只專心經營一種特定的客人,並且仔細研究他們期待的是什麼。我發現來觀光的客人和做生意的客人,對旅館的期待是不一樣的:觀光的客人往往是一整個團一起,心情很高興,他們多半會期待一個又大又熱鬧的地方,最好有得吃也有得玩。可是商務的客人卻不是這樣:他可能已經來過台灣三十次,每次都是來驗貨,即使不想也還是得來,他的表情可能是愁眉苦臉的。加上遠離家鄉,他的心情往往也很寂寞。

 

【讓旅館不像旅館】

所以我分析出商務客戶需要兩項東西:首先是一個「離開家的家」,因為他們離家很寂寞,我必須創造一個像「家」的環境;其次是一個「離開辦公室的辦公室」,比方說他在公司有幫忙打字、接電話的秘書,到了旅館卻必須一切自己動手,我必須創造一個像辦公室的環境。我相信,假如能滿足這兩項需求,就可以推出一項成功的產品。

當時我做的第一個包裝,就是找一位從來沒設計過旅館的人,把亞都全部做成「非旅館」的設計。比方我認為旅館的櫃檯是個非常「冷」的東西,會讓飯店員工覺得「你需要服務就得過來找我,我被鎖在這堵矮牆後面,沒法過去。」這是一項負面的服務訊息。要創造像「家」一樣的環境,就得要有「主動去關懷」的心情。於是我把櫃檯拿掉,改成兩副桌椅,客人來的時候,你可以先迎上前去握手,再請他坐下來辦報到手續。

我認為要讓客人感到「被重視」,最重要的就是記住他的名字。於是我設計了一套流程,當飯店代表去機場接了客人、送他們上車之後,馬上打電話回飯店通報:「現在二號車要回飯店,坐左邊的是Mr. Smith、坐右邊的是Mr. Johnson。」我們的守門人就會把名字背下來,車子來的時候,他就會說:「歡迎光臨,Mr. Johnson!歡迎回來,Mr. Smith!」雖然只是短短的幾步路,客人在門口就被叫出自己的名字,和進了旅館才被員工「發現」自己的名字,感覺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也把這一套方法運用在接電話的工作。總機把每個房間的客人名字都寫在白板上,電話轉接過去的時候,只要看一眼,就叫得出每一位客人的名字。如此一來,他們都覺得很親切,這就跨越了一個服務上的心理障礙。你不要以為叫一聲短短的名字沒什麼了不起,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會讓客人覺得「我在乎你」,這個訊息是非常重要的。

 

【提前滿足顧客的期待】

所以「人性化」的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各位一定要記住:無論你有多大的本事,都還是得透過別人來完成。在工作的過程中,你一定會與人接觸,所以「溝通」是非常要緊的事。我在要求員工叫顧客的名字之後,獲得出乎意料的迴響,於是再進一步鼓勵他們去發掘客戶的需求。

員工到每個樓層去記錄顧客有哪些特殊需求,下一次他再來的時候,桌子喜歡擺的位置、衣架的種類,這些細節我們都可以幫他做到。於是顧客就會覺得,除了每個人都有的服務之外,他還享受了額外的、專門為了他而做的服務,他覺得你不僅「知道我是誰」,也知道「我要什麼」。

所以我們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服務理念,簡單地說,就是「如何更體貼地把顧客的期待表現出來」。在這個行業,我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也獲得一些成就。在這個過程裡,我體會到:自己或許仍然是一個不大會讀書、考試的人,但是我卻因為無意間發現了可以發揮的長處,而掌握了人生的方向。所以我還是要強調,「認識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只有在認識自己之後,做分析、跟別人交談,最後所下的判斷才會正確。

 

(5)「認識自己」最重要

在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中,我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如果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只懂單向思考,那會是很大的危機,因為這個社會需要各種正反個性的人來平衡,隨時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找出問題。一個國家假如只有執政黨、沒有反對黨,這個政府一定會有危險。所以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每個人也都應該認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一個服務性的人,要能懂得體貼、關懷別人,甚至遷就別人。而慣於反向思考的人,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挑剔者、批評者,卻不見得是一個適合的服務者。比方說一個傾向於服務性的人,要是做了財務稽查,他可能會覺得每個人都很好,對所有人都絕對相信,最後不見得會把工作做好。而一個慣於負面思考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先預設有問題,或許反而最適合這份工作。

每個工作都有可以發揮的空間,但是在投入這項工作之前,你一定要先認識自己的能力,並且了解自己的瓶頸,才能充分開發自己的潛能。 服務業和生產事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拿裕隆汽車來講,一個裝配線上的工人,它在裝配的時候心情好不好,對這輛車的品質影響不大。可是在旅館裡,好幾百個員工,每一個人都是你的「產品」。如果有哪一個員工用晚娘面孔對你,就會害你今天吃不下飯。所以服務這個行業,每一個process都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代表著非常重要的力量。

要是一個組織裡面「負面成份」的人居多,就會無法突破,所以服務業找人的時候,一定要在性格和個性上選對對象。各位若能瞭解自己的個性、也瞭解不同行業的需求,在安排未來工作的時候,自然會有比較正確的體認。

在我的同學之中,有很多人念大學是「選校不選系」,結果在自己不喜歡的科系浪費了很長的時間,充滿挫折。我在協助籌備高雄餐旅學校之後,發現有許多念完了大學的人又來讀餐旅學校,我認為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個人的浪費。花了這麼多年,才發現你念的不是自己真正要的東西,這是多大的遺憾!所以如何及早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實在非常重要。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導遊的體認】

我這輩子做過很多事情,其中成就感最大的,都跟賺錢沒什麼關係。我曾經當過旅行團的領隊,帶一群群的歐吉桑和歐巴桑去歐洲玩。在去之前,我都會先研讀當地的歷史、地理和人文資料,然後在遊覽車上跟他們講故事。像到薩爾茲堡我就講莫扎特的音樂,到羅馬我就講凱撒大帝遇刺的傳奇。在西班牙的戈雅美術館,我一幅幅畫講解,原本逛五分鐘就想走的歐吉桑,竟然跟著我看了一個半鐘頭。此外我也教他們幾句簡單的英文,那些歐巴桑後來都敢自己開口向旅館的服務員拿鑰匙,這些都讓我有莫大的成就感。

當時很多當領隊的人都會帶團去買鑽戒、手錶,拿回扣賺錢;我卻教我的團員買東西記得貨比三家,結果在回國的時候,我的同事都口袋鼓鼓,只有我什麼也沒賺到,可是我的團員都叫我「 嚴 老師」──我變成一個沒上過大學的老師,其他的領隊卻永遠被叫「眼鏡仔」,整天幫大家拎箱子,沒有人尊敬他。

 

【靠「內涵」受到尊敬】

在美國運通工作的時候,我去參加他們的世界經理會議,是全場唯一的黃種人。當時我的壓力很大,深怕被別人看不起。在那個場合我有很強的自卑感,因為所有人個頭都比我高、英文都比我好。後來大家坐下來聊天的時候,我沒有什麼話題可講,因為我的英文只能談工作的事情,他們講的藝術、戲劇,我都不懂。這時候我才發現:要讓人家看得起你,關鍵不在膚色、體型、或者你口袋裡有多少錢,而是「內涵」。

於是我去瞭解藝術領域的種種,慢慢發現我也蠻受歡迎的,大家對中國的文化、藝術、美食都很有興趣。只要有內涵,別人自然就會尊敬你。當亞都的業務漸漸穩定下來,我就很急切地開始進行海外推廣的工作。我一直覺得,做旅館不應該只是等客人來、然後賺他們的錢而已;做旅館有個更大的使命,就是接待國際上的客人、並且讓他們認識台灣、肯定在台灣的中國人。我配合觀光局的活動,帶著廚師、藝術家、還有故宮的工作人員,參加世界各地的旅展,從柏林、倫敦到澳洲,有時候甚至把本職都擱在一旁,這也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設法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當然我也瞭解,假如只會在國際上宣傳、自己卻做不好,還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後來也開始在國內進行類似的工作,鼓吹台灣辦國際會議,邀請更多國家的朋友到台灣來開會。十幾年前,台北剛剛成立國際會議中心的時候,既沒有推廣的預算、也沒有規劃的團隊,變成僅僅是一個設施的提供者,每年只有二三十個國際會議在這裡舉行,即使到現在,每年也只有四十幾個。新加坡的國際會議中心成立時間比台北還晚一年,但是他們成立了「國際會議推廣局」,極力爭取各式各樣的會議到新加坡召開,提供機票優惠、甚至免費場地,讓世界上各領域最頂尖的人才都到新加坡來,這對新加坡的國際地位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現在,每年平均有六百多場國際會議在新加坡舉行,還成立了第二個國際會議中心,而台灣還停滯在每年不到一百場的規模。各位想想看,先不要講加入聯合國,要是每年能舉辦這麼多場非政治性的國際會議,就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國家、瞭解我們的環境。所以我始終覺得,要突破現狀,一定可以透過別的管道達到相同的效果。我一直在想的,就是怎樣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更多的發揮,尋求更多人的肯定。

 

 (6)從根本改變對工作的看法

我常常要從「心靈」的層面,去改變員工對自己工作的看法。餐廳裡最不起眼的通常有兩種工作:端盤子的服務生和廚房裡的廚師。他們始終都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高尚,所以廚師往往穿得很邋遢、態度很兇,他不覺得自己需要包裝、需要禮貌。端菜的同仁則是覺得自己做這份工作很委屈,總是沒有笑臉。

我跟端菜的同仁說:「如果你只是把自己看成一個端菜員、一個點菜員,你不會看得起自己;可是如果你把自己看成顧客的『餐飲顧問』,對廚房菜色的特點、顧客的習性與品味都能有充分的掌握,替每桌客人都能設計一份獨一無二的菜單,不僅你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顧客也會對你刮目相看,並且很依賴你的決定,因為你比他更瞭解這個餐廳的特色。」假如一個薪水微薄的服務生能用這樣的心情面對自己,他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廚師也是一樣。廚師最常見的觀念就是:「師父怎麼教,我就怎麼做。」所以他們通常不接受客人的挑剔,比方有人抱怨太鹹、或者魚不新鮮,他就會說:「這個人懂不懂啊,我吃都好得很!哪裡不好?」他們的直接反應就是自衛,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所謂「專業」就是「標準化」,是不能被改變的。但事實上,各地吃東西習慣的濃淡輕重,本來就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吃的習慣」是因應顧客的需求而不斷在改變的。一個好廚師要學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每個人的味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工作不是要給他一個標準模式,而是設法迎合每位顧客個人的飲食習慣。

從這個角度去看,就豁然開朗了。我很鼓勵廚師去和客人打招呼,這在傳統的廚師是做不到的,萬一被客人嫌,他會覺得面子掛不住。然而一旦能跨出這一步,接受客人的意見,就是學習與成長的開始。

 

【逆境更能獲得成長】

所以無論在什麼樣的就業環境裡,當身邊一切都一帆風順的時候,你也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就是許多工作者其中的一個罷了,沒什麼特色。反之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反而能學習更多。所以不一定要堅持「最好的環境,才是最能發揮的環境」--克服挑戰、同時考慮許多正面與負面的因素,往往能讓自己進步更快、學到更多。

我相信年輕的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但更重要的是,你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何在。當你面對挑戰、碰到困難,問問自己值不值得付出這些代價?假如值得,那就設法讓自己通過這道挑戰。我相信天下沒有哪一個服務業的員工,從面對第一個客人直到最後一個客人,情緒都能保持一致。克服這樣的情緒起伏,就是對自己的挑戰,我相信在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服務業四大準則】

在亞都的時候,曾經列舉四項服務業最重要的準則,是每位員工都要打從心底去體認的基本理念:

一、每個員工都是主人。也就是說,要讓客人在接觸第一線員工的時候,就像受到主人親自接待一樣。服務業的組織就像一座倒金字塔,最先接觸到顧客的往往不是真正的老闆,而是許許多多的一般員工,一定要讓他們能以「做主人」的心情,去接觸、服務顧客。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也要同時充分授權給第一線。

二、尊重每個顧客的獨特性。以剛剛我舉廚師的例子而言,顧客的要求不一定是「對」的,但是他一定會有自己的偏好(preference)。你要去迎合他的偏好,才是成功的服務。假如你堅持自己才是對的,去跟客人爭輸贏,即使你爭贏了,最後輸的還是自己。

三、「好」的服務是「有求必應」的服務,但「卓越」的服務,是能夠「想在顧客前面」的服務。真正體貼的服務,是在顧客還沒有提出要求之前,就預先替他設想周到。

四、絕不輕易說「不」。在這個行業裡,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斷然拒絕,而要婉轉地讓客人設法體認。有時候客人提出的要求實在難以實現,你千萬不能說:「公司規定不可以」或者「我做不到」,而要讓對方感受到你願意幫忙的誠意,顧客才能比較容易地接受這個事實。其中需要許多技巧和耐性,都要自己慢慢體會。

 

【接受挫折,邁向成熟】

我的一生非常幸運,有許多機會接受挑戰。直到現在,我仍然願意接受人生中的挑戰,儘管我知道並不是每件事都做得到,仍然願意去嘗試。因為每一次嘗試的過程,都是最好的學習。各位一定要讓自己有「不斷接受挫折」的勇氣,它往往就是讓你邁向成熟的關鍵。當然在「事不可為」的時候要知道急流勇退,免得無法招架;但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沒有任何事情會一帆風順」的心理準備。

我一直都以「服務」作為我的人生觀,儘管聽起來像一句口號,我卻相信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發光體」,不需要太多的「反光體」。台灣在短短數十年就從貧窮走向富裕,回顧歷史,近百年來,兩岸的中國人一直沒有過什麼好日子,台灣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創造出這麼富裕的環境,是很明顯的成就。但是物質上的成就是不是就代表一切呢?相信不是。

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大家因為窮怕了,一開始累積的一定是物質的成就,有機會就要存錢、買房子,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慾望就變成了「貪婪」,最後大家都要靠滿天星、鑽戒之類的有形物質來證明自己的成就,這和政治人物一定要靠扯斷麥克風來表示自己的權力一樣,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擴張,是「暴發戶」式的行為。我們在政治、經濟、甚至宗教的層面上,都看到許多這樣的現象。

 

【自許當「發光體」】

不管我們有多少成就,擁有多少鑽戒、汽車、保鑣、聚光燈……,都只能算是「反光體」,必須靠外在的光源來證明自己。我認為這個社會應該鼓勵更多的「發光體」,也就是能讓自己照亮別人的人。他可以是一個獻身山地教育的小學老師,也可以是一個熱心公益的社會工作者,或者一個數十年來默默收容棄嬰的外國傳教士。

我認識一群廚師,他們每星期輪流到桃園少年看守所去教年輕人燒菜,把自己最珍貴的絕活貢獻給這群孩子,讓他們以後有謀生的技能。其中一位廚師的鄰居剛好是計程車司機,知道了這樣的事情,非常感動,主動答應每星期免費載他到桃園。

各位想想看:這樣的心意不僅影響了許多接受幫助的少年,也影響了他身邊的人,讓愈來愈多的人願意投身這樣的服務,他們都是「發光體」。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多這樣的人,願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付出、貢獻給這個社會。

 

【撿海星的小女孩】

    最後,我想講個自己一直很喜歡的故事。

 

   一天黃昏,在澳洲的海灘,有位老先生拄著拐杖散步,遇到一位小女孩。他看到這位小女孩不斷撿起沙灘上的東西往海裡扔,不禁好奇地問道:「小妹妹,妳在打水漂嗎?」

小女孩說:「不是,我看到沙灘上有好多海星,明天一早太陽出來,它們都會被晒死,我覺得那樣太可憐,所以把它們送回海裡去。」

這位老人早已看盡人生百態,不禁莞爾。他說:「小妹妹妳別傻了,這條海岸有多長、海星有多少,憑妳一個人,怎麼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呢?」

小女孩又默默撿起一隻海星,丟向海中,然後說:「老公公,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是我知道當我撿起這一隻海星、丟進海裡的時候,我已經改變了

『牠』的命運。」

 

各位朋友,讓我們都來做這個社會的「發光體」吧!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根據美國《富比世》最新的統計,二○○九年日本第一大富豪是柳井正,也就是迅銷(Fast Retailing)公司會長(董事長)兼社長(總經理),他從○八年的第六名躍為第一,身價六十一億美元,比一年前成長了十四億美元。

經過金融海嘯的衝擊,富豪們哀鴻遍野,去年日本第一大富豪任天堂會長山內溥的資產七十八億美元,今年銳減為四十五億美元,而柳井正,資產卻逆勢增加兩成。此外,產業能率大學在○八年底對五一五名企業經營者進行「年度最佳社長」問卷調查,也由柳井正拿下第一。

不只當日本休閒服代名詞,更在風暴中逆勢成長

柳井正是誰?許多人對這個名字或迅銷這家公司可能沒什麼概念,不過,提到這家公司的主要品牌「UNIQLO」(優衣庫),就恍然大悟:「就是每次去日本都被一大堆人指名帶貨的那個平價名牌」。

日本一家網路公司今年初對一萬四千人(三十到五十歲受訪者約占七成)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的人買過UNIQLO的產品,超過半數受訪者最常去的休閒服飾店是UNIQLO,它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柳井正出身於「服裝世家」,不少親戚都在九州或山口縣經營服裝店,他的父親柳井等,也在一九四九年開了一家男裝店「小郡商事」,主要賣的是西裝,很多客戶都是希望穿得體面的銀行或證券業人士。六四年,這家店由個人持有改為小郡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摘自:今周刊

柳井正有一個姊姊,兩個妹妹,身為家中獨子,他受到父親特別嚴格的要求和深切的期待。晚上父親常常要應酬到很晚,不過就算再晚回家,一旦見到柳井正,也總能找到問題對他開罵,柳井正早睡早起的習慣,大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養成的。他的印象中,只有在考上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爸爸曾經誇獎過他。

不過柳井正在自己的書中也提到:「當時我覺得爸爸只會罵我,但現在想起來,那可能是在激勵我。」從小他父親就要他「當第一名,什麼第一都可以」,這個觀念對他日後拓展事業有很大的影響。也因此九九年他父親去世時,柳井正在喪禮上淚流滿面地對著遺照說:「爸爸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競爭對手」。

不滿於繼承父業,更要改變經營模式

柳井正小時候的綽號叫「山川」,因為別人說「山」,他偏要說「川」,其實也不是一定要跟別人唱反調,但就是想展現和一般人不同的自己。高中畢業他決定離開家裡,特意報考東京的大學,也順利地展開四年獨自在東京求學的生活。畢業後進入著名的百貨賣場佳世客(JUSCO),待了不到一年,覺得好像找不到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於是辭職,一九七二年回老家準備結婚、繼承父業。

基於佳世客的工作經驗,柳井正覺得小郡商事的商品擺設、流程等效率太差,因此雖然有獲利,但很難賺大錢。年輕氣盛的他,開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這家店,只是這麼一來,老員工當然無法接受,於是相繼離職,六名員工最後只剩一人留下來,從進貨、整理庫存、銷售、打掃,兩個人包辦所有工作,每天都忙翻了。

在柳井正的自我解讀當中,這段最忙碌的日子,卻成了他日後成功的最大關鍵。「創業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資質。我認為幾乎所有人都能創業,重要的是自己做做看。不論失敗幾次都不氣餒地持續挑戰,在這樣的過程中,就能培養出一位經營者。」隱隱的,柳井正著名的「一勝九敗」哲學正在成形,「重點在於嘗試,錯了也沒關係,錯九次,就有九次經驗。」

所有大小事都親力親為,自己思考,自己行動,這正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則。現在他看一個人的穿著,可以一眼看出他穿哪一個尺寸的衣服,腰身大概多少。這種功力,就是他不斷嘗試錯誤、並且記取經驗之後的結果。

現在看柳井正似乎非常風光,但他○三年出書時,把書名訂為《一勝九敗》,因為做十次新的嘗試,會有九次失敗。在他的觀察中,一些成功的經營者甚至嘗試一百次只有一次成功...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能想像,有人八十幾歲還不退休,依然到處跑業務嗎?

美國大都會人壽超級業務員梅第就是這樣!87歲的他,

到現在每天都開著車賣保險、送保單。為什麼不退休?

他笑說:「因為我一年能賺好幾個億元,比退休金還多!」

梅第是伊朗人,伊朗德黑蘭大學畢業後,他就說服父親,隻身前往美國繼續深造。

但英文十分破爛的他,連普通的口語都說不好,因此他先到美國的高中選修英語課程,

摘自:聯合報

每天早上狂記單字,後來成功申請到紐約大學攻讀財務碩士。

他在33歲時進入美國的大都會人壽,從收帳員做起,

5年後就躋身保險業務員的最佳榮譽-百萬圓桌會議(MDRT),

而且連續42年都是MDRT會員,至今美國、台灣的保險業都沒有人能打破他的紀錄。

他現在已經87歲了,卻不退休,每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7點前就進辦公室,

下午自己開車見客戶、服務保戶,再將客戶拜訪資料,包括興趣、家庭資料、

銷售成功或失敗的關鍵等,全部清楚記錄。

即使他已是年紀一大把的老爺爺,他仍堅守多年來不變的原則:

「親自送保單給客戶」,不用郵寄,「因為這樣才能夠詳細解釋保單內容,

並且增加保戶買第二張保單機會。」

他算過,如果他退休的話,依據過去年資、經歷,一年退休金拿到上億沒問題;

但繼續工作,一方面每天可以活動筋骨,另一方面賺的錢比退休金還要多,

「為什麼要退休?」 經過這波金融海嘯,更加深他繼續工作的信念。

梅第說,美國金融風暴後,他的不少客戶都是靠保單質借、房貸保險給付度過難過,

免於破產危機,可見保險是經濟不景氣中是最好的投資。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聯合晚報

今年許勝雄率領金仁寶集團要衝破250億美元營收(目前折合新台幣約8500億元),旗下的公司仁寶、金寶、康舒、華寶等要都動了起來,而威寶、統寶今年將進入新的里程碑,金仁寶集團今年至今的市值計大漲近40%,成為電子次集團中市值成長第三大。

身兼30幾職 一句話服眾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現在是總統府財經國策顧問,更是身兼30個以上的董事長、董事、公會理事,上至國家重要財經政策諮詢、下至自家集團,集國事、自家企業事於一身。每每遇到問題,只要許勝雄的一句話,就能服眾。為什麼?許勝雄是公認的以誠心與分享為中心出發,其領袖魅力來自於:「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的實踐。

許勝雄的大器,從小處體會。「我近日參加圓桌文化主辦的活動,令我印象很深刻。」他說,「有一個活動是要我們這些學員把眼睛用一條黑布蒙起雙眼,然後要大家在一個範圍裡向前走,起初時,我很害怕,因為,很害怕會碰到別人。果然,一開始的時候,不是東碰到這個人的肩,就是西碰到那個人的手。不過,在一會兒之後,發生了奇怪的現象,大家都可以走得比較好,不用再連續撞人」。

人爭一輩子 記你有幾人

「我發現,每一個人所需的空間,其實都不是很大。」其實大家都有空間,不必碰撞到彼此。「這個空間,就像名、利與權力一樣。人爭了一輩子,到頭來,記得你的有幾個人?就像我們最親的人是父母,我們記得父母的名字、祖父母的名字,但是曾祖父母呢?有的人連曾祖父母的名字都不記得了,那人還爭什麼呢? 」人生在世只要有三、五好友就心滿意足了。就像他最喜歡掛在辦公室的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訴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父子樹疊樹 庇蔭一家子

身在商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許勝雄展現出商場罕見爭戰中的寬厚,許勝雄說,「影響我最大的是我的父親」。他說,近日有一名畫家,給他一張畫紙,要他以一棵樹代表父親,他就拿起畫筆,畫了一棵的榕樹,這棵榕樹好大好大,大到畫滿了畫紙,然後,左、右各有很多家人手牽手在那乘涼、野餐。」然後,這位畫家又叫他畫自己,認為是什麼樹?他說是櫻花樹,然後,要他在那一張父親的大榕樹畫作中,再加上櫻花樹,他說畫不下去,因為大榕樹畫滿了整張畫紙,完全沒有再畫他的空間,父親就像這棵大榕樹,直直的、滿滿的一直聳立在那,庇蔭了所有的家人,而且,24小時不休息。

不過,奇妙的是,有一天,洗臉的時候,當他抬起頭時,從鏡中竟然看見了父親。而這位畫家即將展出畫作,就是將頭上有大榕樹的父親與頭上有櫻花樹的他,巧妙的重疊與融合在一起。

真善結成美 芝麻也分享

或許這就是成為現在的他,在他的經營理念中,父親這樣的「分享」觀念,深深的影響著,他就是要將「利益」分享給同仁,「就算是一棵芝麻,也要讓同仁得到。」

許勝雄率領金仁寶集團今年向250億美元挑戰,明年有機會叩向兆元大關集團營收。這位學文學的準兆元營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誠於中的真,與形於外的善,結合成的美,除分享實質的利益給員工,並將人世間最溫暖的力量,傳給他的家人、同仁、朋友與在他周圍的人,讓別人感受於盛開燦爛的櫻花。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好萊塢,有影星們意欲爭奪的奧斯卡金像獎,但搶在奧斯卡獎頒獎前一天公布的「金酸莓獎」,選出的卻是最爛女主角,也可說是眾星們最想遠離的獎項。

 

2002年,荷莉貝瑞打敗眾女星,得到奧斯卡金像獎影后,不久後,她卻因為在電影「貓女」中,被認為「只會賣弄身材,毫無演技」,成為「金酸莓獎」的最爛女主角入圍人選之一。

    

舉辦了二十多年的「金酸莓獎」,每年都由評審們選出他們認為演技最爛的男女主角,卻很少有人願意出席領獎,因此大家都認為,荷莉貝瑞八成也不會出席。

 

沒想到,荷莉貝瑞不但盛裝出席,當主持人宣布她的名字的時候,還假裝一副不可思議地驚訝,雙手抱頭,然後興奮地說:「天啊!

 

真想不到是我得獎!」隨後,帶著她所得到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盃上台,她的舉動讓現場的來賓與媒體幾乎都笑翻了。

 

接過金酸莓獎之後,大家都很想知道她會說哪些話,只見荷莉貝瑞說:「各位評審委員們,辛苦了。既然我得到了這個獎,我也要跟我的經紀人分享。」

 

當她的經紀人上台之後,荷莉貝瑞告訴經紀人:「下次接片子的時候,記得幫我挑一部好一點的片子,不要選這麼爛的劇本。」全場又是哄堂大笑。

 

接著,荷莉換上了正經的表情說:「從小,我的媽媽就告訴我,想贏,要先認輸,輸了就輸了,一個不敢接受失敗的人,也沒有權利接受成功的機會。」

 

荷莉的一番話,激勵了在場的來賓,也廣受媒體的喝采,隔天,幾乎各大報的頭版都是她的版面,荷莉因此搶盡鋒頭。

不管你是非志願離職、被公司遣散、失業、被倒錢,或是創業失敗,傷心難過是一定的,但是就接受吧。

 

有句話說「哪怕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也還是要種蘋果樹」;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光抱怨並不會讓事情更好,但接受事實之後,往往可以找出另一道出口──荷莉貝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人大都有一種壞習慣,那就是,喜歡聽好話,樂於接受贊美,卻拒絕批評,所以從古至今有一句話叫「忠言逆耳」。

 

批評的聲音往往都是一種警告,警告自己目前的狀態已經開始走下坡,若忽略、拒絕這些批評,那狀況將會愈變愈差,最後將一發不可收拾。

 

「光抱怨並不會讓事情更好,但接受事實之後,往往可以找出另一道出口」,這是因為面對事實能讓人可思考的角度變的寬廣,所以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今周刊

前言

失業率迭創新高,許多畢業生踏出校園就面臨失業;更多上班族面臨被裁員、休無薪假的壓力,心中充滿挫折。

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更需要大智慧指引方向。《今周刊》特別邀請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年輕人分享自己克服挫折的經驗,以及用人的哲學,與大家共度不景氣。以下為訪談內容: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今年面對金融海嘯、全球不景氣,你給年輕人什麼建議?

尹衍樑答(以下簡稱答):我相信人生有「命運」這兩個字,命是定之在天,運是操之在我。我也相信人一生當中的苦樂是個定數,年輕的時候吃點苦、受點挫折,比年紀大時沒有承受力要好得太多。挫折不是壞事,像就我來講,這一生促使我成長和進步的,全部是挫折。

面對鄙視…… 「你們既然這樣想,我就更加奮發、更加努力」

問:你人生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可以舉例嗎?

答:我年輕的時候是很荒唐的,本來是不良少年,十四歲到十六歲半時是在感化院度過的。在那裡,沒有人把你當人看!(眼眶泛紅,激動地拿出面紙拭淚)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鼓勵你、善待你、尊重你,我很幸運,當時遇到一些很好的老師,像王金平、于敦德,而這兩年半的時間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以前我總是希望別人怕我,耀武揚威、小流氓的心理;之後變成努力讓人愛我、尊敬我。我的個性本來就好鬥,到現在還是,但我把鬥的方向,轉變為去比賽對人類的貢獻,這是觀念上的大改變。

面對失敗…… 「我沒有因失敗而倒下,省思後避免再犯同樣的錯」

問:潤泰集團目前經營得相當成功,你曾有過失敗的經驗嗎?

答:我最初的兩個工作都是自己創業,但都是失敗的例子。第一個工作是在我二十六到二十八歲的時候,自己開製造重型機器的鐵工廠,營運兩年之後就倒閉了,五百萬元完全虧光。之後又向我父親要了點錢,去做牛仔褲染料化工廠,先用一公斤小型的鍋子來做,成功了一百次之後,我把它放大到一噸準備量產,結果在過程中爆炸了,鍋蓋飛到五十公尺以外的田裡去。還好那時工廠裡面沒有人,但三千萬元就這麼不見了,接下來要面對的是股東們的責難、同仁們的抱怨,不過我父親沒有講任何一句重話,他只說:「衍樑,恭喜你得到寶貴的失敗經驗。」從此沒再提這件事情。

因此現在對待我的同仁,我不怕他們犯錯,只怕他們不去嘗試!假如為了做對而做了錯的事情,我還有獎勵;但為了做錯,就算做了對的事情,我不鼓勵也不允許,我只怕他們態度不好,不怕他們做錯。

面對不景氣…… 「我一直勉勵自己, 要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問:現在不景氣,年輕人很難找工作,你建議年輕人應該如何面對?

答:我覺得很多年輕人有「賣身」的觀念,這是錯的。你給我多少錢我做多少事,這就是賣身嘛,我們人是無價的,怎麼可以賣身?

這(賣身)短期也許是對的,但長期這樣想絕對是錯的。像我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三百元,我還是全力以赴,沒有去計較錢,我認為工作就是機遇,機遇就是福源,就是福氣的來源,所以你如果把工作推掉,或者放棄幫助別人的機會,就如同你把你的福氣推掉一樣。

我一直勉勵自己要創造「被利用」的價值,這種利用不是被耍弄、愚弄,我們的貢獻帶動組織的成長,組織的成長給我們更多更好的機會,這是一個win-win(雙贏)的善性循環。我們通常都希望別人先給我們機會,其實好的機會是要自己先「修身以待天命」,一個態度不良的人,機遇對他是沒有用的,只有勤奮、態度好的人,機遇來了就會變成機會。

問:你覺得社會新鮮人應該嚴選第一份工作、學以致用,或是有工作就先做?

答: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有的人有經濟上的壓力,有的人因為父母親給的環境,可以等待、充實、選擇。但我認為,不管你是有選擇或沒選擇的工作,你都要認真努力地去做。天底下沒有卑賤的工作,只有卑賤的人格,我都很願意幫別人洗廁所,洗廁所是高尚的職業,清道夫也是高尚的職業,比當一個不要臉的總統高尚。

看待學歷…… 「文憑是幫你進門,之後要靠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總裁的企業集團雇用許多人,你喜歡什麼樣的人?願意錄用有何特質的人?

答:就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講,我所用的人,都是以後有增長潛力的人,另外就是有良好的態度、願意學習,能為企業解決問題的人。大學畢業都一樣,誰比誰強呢?前ING安泰人壽總裁潘燊昌說:「態度決定高度。」其實我認為態度不只決定我們的高度,態度就是命運的代名詞!好的態度就是願意學習、願意與人共事、願意被要求、願意要求別人、願意與人協調、樂於助人。

看待態度…… 「人文素養很重要,要有正面思考的能力」

問:許多年輕人現在面臨失業、休無薪假的人生低谷中,你建議他們現在應該做什麼?

答:我勸他們不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步調,吃飯、起居作息都要照常,一旦破壞你原有的生活習慣,你會愈憂鬱、愈恐懼。另外就是要更堅定的相信自己,從挫折當中吸取經驗,不要犯過去同樣的錯誤,也要對周遭的人提供自己挫折的經驗,使他們免於受同樣的挫折影響。挫折不是壞事啊,我這一生就是因為沒有人看好我才有今天。

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不要重複類似的錯誤,而且我覺得失敗為成功之母,關鍵是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問:你對工作維持高度的熱情,你建議年輕人應如何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答:我對工作的熱情來自我對人生的熱情,我最怕的就是淡漠的態度,凡是有大成就的人無不是熱情洋溢的人。年輕人可以藉由吸收新知,或聽到別人關鍵性的一、兩句話,來改變你的態度。所以我覺得,君子贈人以言,勝過珠玉。我很喜歡當老師,跟別人講道理,把我的經驗跟人家分享。

苦和樂是一念之間,你認為這苦,我甘之如飴。我每天六點十五分進辦公室開第一堂會,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我快樂得不得了,我休假超過三天,就會很想趕快回來工作。

看待教育…… 「我希望小孩別因為太保護而失去競爭力」

問:很多有錢人家的小孩會比較沒有鬥志,你怎麼教育子女?

尹:我覺得那是他們的天性,就是很辛勤工作、樂於工作的那種人。還有一點,可能是他們有觀察到他爸爸怎麼做事吧!有一個學習的典範在那裡。我們都比較笨,所以特別勤奮。

問:你在兩岸都成立獎學金資助大學生,同時也在兩岸的大學開課直接面對學生,對兩岸的年輕人有何看法?他們各有何優勢?

答:優勢是相對,而非絕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逸慣了就失去競爭力,這就是富不過三代、強不過三代的道理。這也是台灣學生的問題;大陸現在是念大學才能出人頭地啊,逼得每個人念書念得一塌糊塗。我也是大學教授,也在北大教書,北大的學生完全不一樣,素質比較高,除了吃喝拉撒睡,完全在念書,那種用功、專注、堅持的精神,我都自嘆弗如,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原因。台灣的學生環境太優渥,選擇太多,逐漸喪失堅持和堅忍的力量,就像美國,再也起不來了,透支嘛,孫子的錢都花完了。

我父親過去常跟我講,利用好環境很難,但利用壞環境很容易,因為你沒有選擇。我真的希望台灣的小孩不要因為過度的保護而喪失免疫力,失去競爭力!...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 自:讀者文摘

 

葛拉威爾善於顛覆尋常思維,他的文筆優美,文字像小說般引人入勝。在他十分暢銷的《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一書中,他告訴我們,為什麼有的新觀念和新產品可以引領時尚。在《決斷兩秒間》(Blink)一書中,他告訴人們,根據直覺作決定往往勝過深思熟慮。最近,他又推出新書《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裏?》(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探討傑出的成功人士為何與眾不同。為什麼披頭四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哪一點讓比爾.蓋茲如此卓爾不群?

葛拉威爾說:「我對那些特別傑出或特別怪異的人士一直很好奇,這本書寫的就是這些奇人,他們的成就超乎想像。」

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天分,沒錯。時機和機會也至關重要。還有,努力和毅力也必不可少,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毫不稀奇。「最讓我驚訝的是,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真的很尋常。」

葛拉威爾十分清楚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他在加拿大埃爾邁拉鄉間長大,這個地方的楓糖漿節遠近馳名。他的父親是土木工 程 教授。葛拉威爾要求父親每天早上開車送他到 三十公里 外的地方學游泳,遭到拒絕後,轉而練習跑步,高中時奪得長跑冠軍的榮銜。

「有時,限制反而可能為成功創造條件,沒辦法游泳,我只好跑步。跑步讓我學會了當作家所必須具備的毅力。」 他說。

問:你在書中說,天分和智商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重要。那麼,若想成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答:天生的資質和一定的智商是必須的,但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平常的經歷。比爾.蓋茲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運氣好,上了一所好學校,讓他在校讀書期間,能夠花大量時間為電腦設計程式。他開公司前,已有一萬多小時的設計電腦程式經驗。在他那個年代,有這種經驗是極為罕見的,因此他能夠脫穎而出。披頭四當然有音樂天賦,但真正讓他們成功的是演出經驗。當年,他們接到邀請,來到德國漢堡演出,每週七天,每天演出五個小時。他們在樂團成立的早期,就獲得如此演出經驗,這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他們有沒有天分?當然有。但他們投入的時間也比別人多。

問:一個孩子如何才能成為未來的比爾.蓋茲或老虎伍茲?  

答:比爾.蓋茲和老虎伍茲的父母有個共同點,就是允許孩子專心從事使他們快樂,而且也特別擅長的事情。這兩個人也都從小就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從事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再強調一次,他們不只花了一點點時間,而是大量時間。就他們兩人而言,就莫扎特而言,就許多我稱為「奇人」的成功人士而言,這個神奇的數字似乎是一萬小時以上。

問:是否到了某一年紀,再想成功就不太可能?

答:大導演希區考克(Hitchcock,又譯希治閣)直到五十多歲才拍出傑作。印象派畫家塞尚(Cézanne)直到五十六歲才第一次舉辦個人畫展。大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華萊士.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和許多其他人都是到了晚年才寫出佳作。有時候,也有人是年紀大了才得到認可,這也很常見。個人的才能不會自動轉化為成功,成功還受到更廣泛的環境、社會、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約。

問:請談談你自己的成功經驗。

答:成功是優勢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我而言,若要了解我,先得了解我的家族,要追溯到十八世紀的牙買加。我是非洲黑奴與白人農場主的後裔。幸運的是,在牙買加,黑白混血的後代可以獲得自由,這一點與美國南方不同。所以,儘管我的曾祖母是奴隸,但她的兒子卻可以當牧師。這一點給我們家族帶來了相當特殊的優勢,這種優勢世代累積,所以我的外婆才有可能成為頗有成就的專業人士,而這又影響到我的母親。我很幸運地繼承了家族的優勢。為了寫這本書,我做了一點研究,才知道我自己的家史。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對家史一無所知。知道家史之後,我深感自己渺小。

問:你覺得有所謂一夜成名的事嗎?

答: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這也正是我擔心《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這類電視節目的原因。這類節目讓人錯誤地相信,真的會有那神奇的一刻,你會被人「發現」,一夜成名。這可能是電視的運作方式,但絕非現實世界的運作方式。在任何一個行業中,若想取得成功,都需要大量的專注、熱情、動力、天分,此外還需要其他種種因素的配合,而這些因素在電視上都看不到的。成功不是走大運,絕不僅僅意味着被命運垂青。正因為如此,《美國偶像》節目中的優勝者最終鮮少能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大部分都只是曇花一現,然後就消失了。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葛拉威爾:走向成功的五個步驟

1 在工作中發現生活的意義和靈感。

2 努力工作。

3 發現努力與回報的密切關聯。

4 主動去做複雜的工作,以免因重複勞動而感到無聊。

5 獨立自主,盡可能做自己命運的主宰。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食話實說

 

鐵漢氣魄 藍記老闆    寫下20年麻辣傳奇

 

對於懂得吃門道的麻辣老饕們,「藍記」這名號應該不陌生吧?

 

二十年前,藍家三兄弟在和平東路邊賣起了宵夜麻辣鍋,雖然開始只是路邊攤,但開賣2個月就開始大排長龍。口碑傳了出去,生意也越來越興隆,後來藍記有了店面,兄弟分支「藍寶寶」、「藍公館」也陸續開幕,不但引起一股麻辣旋風,也正式開啟了火鍋的戰國時代。當時,藍家么弟同時也是電視武打明星的藍文青棄武從鍋的新聞,還引發了不小的話題呢。

 

 「說一不二,要做就是全心全力。

 

身為台灣宵夜麻辣鍋的元老之一,藍記的起點卻是個偶然。

 

「當時我沒有工作, 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大哥提議那不然一起來做小吃生意?」兄弟中排行老四的藍老闆說,一開始兄弟們原本是要做燒烤,但是試煮的過程中才發現來自四川的藍媽媽其實有一帖祖傳的麻辣湯配方,大伙兒一嚐之下,立刻改變主意,賣起了麻辣鍋來。

 

 「我們沒什麼生意頭腦,就是心眼死、骨子硬,所以不管做起什麼事來都一板一眼。」軍人子弟出生的藍家兄弟,完全沒有做生意的經驗而且個個脾氣又火爆,沒想到如此火般的性子卻和麻辣鍋一拍即合。一路走來,不管對待生意還是客人都是不廢話不囉嗦,要做盡全力,不做就都拉倒,豪氣得很。也許就是這種不妥協的性格,藍記祕傳的湯頭和沾醬,味道才不會隨波逐流,二十年來始終如一,而且堅持單點,在一波波吃到飽火鍋浪潮中仍然屹立不搖。

 

 「湯頭祕傳?對不起,不能告訴你。」

 

 到藍記吃麻辣鍋,你會發現每張桌上的鍋子都喝到見底,「吃香喝辣」在這裡可不只是形容詞而已。二十年的麻辣傳奇,就是從這鍋祕傳湯頭開始。

 

 藍記的麻辣湯,渾厚香醇,順喉不苦,不只煮料好吃,喝湯才是王道。而且和別家麻辣不同,清爽不油膩,可依各人喜好調整大、中、小辣。至於這湯頭裡到底加了什麼配方?藍老闆可是保密到家。「配方只有我一個人知道,連我老婆都不曉得。我只寫在一張單子上鎖起來以免失傳。」他說。這麼多年來,即使有了兩家店,底下有大批員工,但只要店開門他就一定親自磨料熬湯,從不假他人之手。

 

 「唯有這樣,才能將差異減到最小,味道才能永遠不變。」他的獨門沾醬也是如此。看得到、吃得到的佐料大概猜得出有辣椒、麻油、醬油、蔥花等等,至於用的是什麼麻油這麼提味?什麼辣椒這麼香?對不起,這也是家傳祕方不能告訴外人。但是它有多好吃?「做路邊攤時,有個客人曾經為了要我空出手來調沾醬,自願幫我洗了五十個碗。」這帖讓人欲罷不能的醬料方子,至今仍滿足每一張老饕的嘴。

 

 「寧可倒店也不做貪小便宜的事。這就是我的正義。」

 

 維持二十年不變的,不只有湯頭沾醬,還有藍老闆的鐵漢氣魄。

 

不管世道再怎麼不好、景氣再怎麼差,藍老闆還是一句話:「鍋底火鍋料單點,不打折。」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要享受好的東西就要付出代價。「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公平正義,我寧願倒店,也不想滿足那些只愛撿便宜的人!」

 

 藍老闆知道自己賣的是好東西,而且即便在客人看不見的地方例如廚房冰箱也處理得一絲不苟,隨時可以被檢查。「我的服務和品質不打折,價格也不打折。」這是他的堅持,也是一家老店該有的氣魄。

 

 抱持著「要倒就是會倒,削價競爭只是惡性循環」的態度,藍記老店不但生意興隆,最近還開了新分店。「老店的裝潢十五年都沒有換,老主顧們都習慣那個調調兒了。新的店我想用不同的格調,走出來讓更多年輕族群認識藍記。」老闆說。走進新分店,你會發現氣氛更現代、空間更舒適了,但是湯一樣好喝、料一樣好吃過癮。當然,一進門藍老闆的招呼聲也一樣宏亮豪邁。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摘自:講義雜誌

 

你生長於彰化農村,這樣的童年經驗對你的書法生命及人生歷程帶來什麼影響?

兒時我是個「道地的農人」,農家該做的事、該吃的苦,一樣也沒少。當時我們要「挑大肥」,也就是挑發酵的穢物去澆灌作物。又髒又臭的排泄物竟能成為肥料,讓植物成長茁壯,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讓我見證了自然的奇妙,刺激了我的想像力。

當時常與同伴到溪、河邊打水漂兒,想讓水漂兒跳得遠,必須控制好自己的力道,這項技巧,對我往後寫書法也產生很大的幫助。書法最忌「死力」,而我這段童年經驗,讓我快速領悟,靈動得宜地控制毛筆,展現出書法的力與美;農家的孩子常要幫忙砍樹劈柴,不但要拿穩非常沈重的斧頭,還要劈得精準。這鍛鍊了我的體魄,拿起筆來比別人輕鬆愉快。

現在回想起來,童年經驗可能是上天在無形中給我的磨練,如同孟子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又像孔子說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因為能「吃苦當吃補」,所以我堅強有自信,不向煩惱屈服。

你曾說過「絕不離生命而談藝術」,請進一步與讀者分享這句話的意涵。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只知逞才鬥勝,卻不了解生命的意涵。我認為生命是「道」,才藝是「藝」,一個人若「有藝無道」,成就愈高,他的迷失也愈大。因為他不知生命的方向,不知把握個人先天的情靈。

我過去受訪時,曾有記者將這句話誤植為「絕不離藝術而談生命」。想一想,這樣說也有其道理,因為藝術是生命的實踐,若沒有行動,只高談闊論地討論「生命」,就淪為空談了。

從前我讀《了凡四訓》,感受很深。書中有句話,「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意思就是命運掌握在每個人手中。因此所有人都該時常問自己:「我在做什麼?」時時呼喚自己,就會讓自己有所警覺。

你常於教學時為學生診斷作品,為什麼書法也需要診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什麼?

生病了要看醫師,有病看病,才能去病。身體如此,書法亦然。字寫得不好,表示字有病,有病的字無法感人。曾有人來找我學書法,卻沒帶自己的作品,謙稱:「我現在寫得不好,等寫得好一些,再拿來給老師看。」這就好比一個人有重病卻不看病,想等病好一點再去看醫師,天下豈有如此道理?

一個好的書法老師,如同好的醫師,不但要會看病,更要會治療,知道學生有什麼問題,該去臨摹誰的作品。但看得見的一點一畫是「身病」,看不見的創作理念是「心病」。就好比蠶吃了桑葉,未必會轉化為絲,所以我也會留意學生臨摹之後是否能消融轉化,若學了不能融貫,就無法開創自己的風格。

不僅醫道即書道,其實宇宙間萬事都只有一個真理,就是「知病去病」。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不是因為他不會犯錯,而是他能不停發現自己的缺點,且勇於面對、持續改進,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要如此,就能接近「無過」。

你精通各家書體,卻不拘泥傳統書法的規範,多年來持續創作實驗性的作品,你對「傳統」和「創新」有什麼看法?

廣泛閱讀,讓我認知到凡名留青史的藝術家,不分古今中外,一定都是能開創出藝術新境界的人。但也不能急於創新而摒棄傳統,否則就會像蓋房子卻沒挖地基,房子當然不會穩固。因此我常說:「向下札根的深度,決定你向上發展的高度。」

學道的過程,則讓我認知宇宙中的共通法則,就是「中庸之道」。什麼事情都應該平衡發展,不該走極端路線。例如理性到了極端,冷血無情;感性到了極端,幾近於禽獸。藝術創作也是如此,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保持平衡,才能恆久發展。

人們常有一種迷思,認為「傳統一定好」或「現代一定好」,其實兩者間沒有優劣之分,因為風格本身沒有優劣,藝術家的表現才有優劣。了解「道」就不會偏激,知道「傳統是我、現代是我,但也都不是我」。

今年欣逢你六十大壽,亦在北、中、南巡迴展出十二年來風格轉換的代表作,請與讀者分享這段心路歷程。

早期我寫字求好心切,幾乎是在折磨自己。寫了一張作品,只要其中有一點我不滿意,就再寫一張。第二張修正了第一張的缺點,卻又有其他缺失,於是我就再寫第三張、第四張……雖然知道這樣像在水中壓葫蘆──把葫蘆這一頭壓進水裏,另一頭就翹了起來;把那一頭壓進水裏,換葫蘆這一頭翹了起來,沒完沒了,但追求完美已成為一種習氣,難以改變。

四十歲時,我在日本進修,有一天打坐時,心中突然浮現一段話:「啊,留一點缺點讓人家批評吧!」從此我寫字的心態,從「法中開趣」轉為「趣中求法」。有一個字寫得不好,那下次再注意就好了。也因為如此,我作品的個人風格、趣味性也提升了。

這種轉變不僅是寫字,也影響我待人處事的態度。一個不能包容自己缺點的人,也難以包容周遭親友;學會包容,與人的相處也更圓融自在。

因為電腦普及化,電腦打字逐漸取代手寫,對此你有何看法?

毛筆是非常靈動的書寫工具,能讓人提升感覺能力與靈敏度;硬筆書寫雖比不上毛筆,但仍不乏變化。至於電腦,就更簡化了。無論什麼人,只要鍵盤按得正確,產生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電腦化的結果,不但讓腦部退化,連人性也會跟著退化,什麼事都用「有、無」二元思考,例如時下許多人,面對人際「非敵即友」,這種極端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想治療E化時代的「感覺失落症」,書法就是最佳良方,能讓人在書寫過程中獲得陶冶,而且老少咸宜,能普及全民。因此我認為政府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可以先由恢復中、小學的書法課開始。

誰是影響你最深的人?在哪一方面?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堅強、通達的女性,她有男人般的氣魄,鄰里之間有紛爭,都會請她跳出來排解。她潛移默化的身教,讓我學會「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的道理。

此外,禪宗大師南懷瑾先生也對我造成非常深刻的影響。他讓我學會認識真我與假我,除了累積才能的「量」,也探討生命的「質」。人生的成功,有時不僅是「加法」,同時也是「減法」,去蕪存菁,才能讓自己大幅成長、提升。

你的人生中曾獲獎無數,得獎對你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我曾經如此形容自己對於獲獎的看法:就像一個孩子偶然經過一攤水窪,看到水中倒映著藍天,覺得非常美麗,一時玩心大起,以腳踢水,激起許多晶瑩的浪花。但水花是短暫而虛幻的。水花消失,孩子又繼續往前走。得獎對我而言,鞭策多於陶醉。

你想跟年輕人說些什麼?

第一,人生如戲。一齣戲之所以精彩,主角、配角皆不可或缺。人生在世,不能失了法度,而法度就是主角;人生不能沒有趣味風格,這就好比配角。因此我們應同時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不必急著讓別人看見自己,而要以真誠、不自欺的態度過踏實的日子。

第二,不要怕人嘲笑。人要勇於夢想、勇於創新。不要怕失敗,但應記取教訓;不要只想贏過別人,更要思考如何超越自己。

第三,要有傲骨,不要有傲氣。傲骨是自信,而自信的累積,是來自「肯吃苦」;傲氣則是負面的習氣,會造成生命的障礙。

最後,做人要抬頭挺胸,放大心量,學習關懷周遭的人,乃至關懷萬物,生命就能發揮最大的能量。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被感動的時刻,就是我最幸福的片刻。「靈魂是用眼淚洗刷的」,無論是愁苦的眼淚、喜悅或懺悔的眼淚……不會哭的人,人格也難以清明。學會被感動的人,才能做出讓人感動的事。

此外,超越自我或幫助他人,並看到對方心開意解時,我也都會感到幸福。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30雜誌

 

上帝是很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 小時,但日本一位近年竄紅的暢銷書女作家,卻能把24 小時變成48 小時,她不僅開設投資顧問公司、組織職業婦女社群、經營個人部落格、為報紙雜誌寫專欄、擔任日本政府顧問、兼職撰寫暢銷書,晚上回到家,還得搖身一變為照顧3個女兒的單親媽媽!

在日本備受三十世代推崇,甚至被譽為「虛擬主管」的勝間和代,今年40 歲,正因主張有效率地管理時間與金錢,在日本刮起一陣「勝間流」旋風。「努力卻沒效率,絕對無法成功!」身兼數職但分身有術,勝間和代在工作、創業的20 年間,年收入增加20 倍。今年應邀出席台北國際書展時,接受《30 雜誌》專訪,她再度提出自己一貫的主張。追求人生效率最大化的勝間和代,五官立體精緻,態度從容大方,但說話飛快、反應敏捷;訪問才開始不到5 分鐘,她便因覺得口譯人員翻譯得太精簡,當下改用英語與記者直接對答,充分顯示她對效率的追求,對成果的重視。

分身有術,年收入增加20 倍的秘密

徹底Google

回溯勝間和代的經歷,非常具傳奇色彩,她19 歲就讀慶應大學二年級時,就創下最年輕取得會計師執照的日本全國紀錄。20 歲結婚生女,之後任職於麥肯錫、摩根大通等知名外商企業,2005 入選《華爾街日報》「最值得矚目的50 位女性」,2006 年獲得AVON 女性大獎,2007 年一口氣出版9 本書,去年出版幾本書,總銷售額已經達到120 萬本,並獲得日本經濟部第一屆Best Mother 獎。

從勝間和代的第一本書「當個獨立女性」,到後續的暢銷書如《效率增加十倍的「新.知識生產術」》、《年收增加十倍的讀書法》、《錢存銀行窮一輩子》等,不難發現她是個充滿活力的行動家,她的書之所以暢銷,正是因為分享了如何有效率、有系統、有目標地將知識變成力量,再轉化為財富的方法,滿足日本年輕人提高知識競爭力的需求。

「資訊是現代的貨幣!」勝間和代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財富從愚者手中流向智者的機制;未來,「資訊主義」將取而代之,財富將從沒有資訊的人手上,轉移到掌握資訊的人手中。

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一定要掌握優質資訊,將自己徹底Google化,在資訊洪流中掌握1%真正有價值的資訊。並提高知識產出的效率,而「將自己徹底Google化,在資訊洪流中掌握1%真正有價值的資訊」,是勝間和代自認能身兼多職,在有限時間內能作別人兩倍的事,並在工作20 年間,年收入增加20 倍的祕密。

求取工作生活平衡

信仰「GTD」哲學

但,別以為勝間和代是「工作狂」。

「我最優先希望跟3 個女兒多一點時間相處!」勝間和代有分別就讀國小、國中、高中的3 個女兒,「為了要達到這個願望,所以在工作上就必須很講究效率。」

比起時下的慢活、樂活哲學,勝間和代信仰的是「GTD——get things done」,積極把事情完成的生活態度,才能在工作和生活間求取平衡。

為了讓時間管理效率最大化,勝間和代每晚會從Google 日曆確認隔天行程,上網查氣象預報,再用有GPS 功能的手機研究隔天各行程的地點和距離。早上起床後,她會上Gmail 和社交網站Mixi 收信,然後騎自行車出門順便健身,平均每天都得騎上20 40 公里。騎上安裝有GPS 導航儀的腳踏車,她還會邊聽MP3 學英文或聽新聞,並隨時利用會議空檔的零碎時間,以筆記型電腦瀏覽新聞與付費訂閱的資訊。

「在資訊的洪流中,要看清並有效地挖掘出那1%有價值的訊息。」勝間和代指出自己的強項,她主動管理資訊,過去喜愛使用火狐(Firefox)搜尋引擎管理頁面,現在也用最新的Google Chrome 搜尋引擎,可以管理多個搜尋選單與關鍵字,節省時間。

時間、人脈、健康、投資十倍化

打造商務艙的人生

為了讓人脈累積效率最大化,勝間和代1997 年為了分享育兒心得,白天從事顧問工作,晚上則架設支持職業婦女的網站「麥田」,2004 年還開設自己的部落格,持續經營,將自己的人脈十倍化。

在現實生活中,勝間和代利用不容易喝酒,時間也有限的午餐時間,每週撥出3 天邀請想認識、請益的人共進午餐,既能交換訊息也能累積人脈。為了支援知識產出最大化,勝間和代非常注重健身與生活習慣,以排除所有影響效率的因素。例如她不抽煙喝酒,不過度交際,少看電視,隨身帶計步器,每天騎自行車,每週上3 次健身房,確保每天至少睡滿6 小時等。

雖是學會計、財務出身的勝間和代,也曾操盤失誤、買到很貴的房子與不划算的人壽保險,因此她寫了《錢不要存銀行》這本書,呼籲年輕人應自修「金融素養」這門學校沒教的課。

為了金錢投資的成效最大化,她指出,寧願把錢拿來買債券,也不要把錢放在銀行「睡覺」,讓自己窮一輩子!

勝間和代曾在書中提到,她觀察過搭商務艙的人士,不是在看書,就是在用筆電,不斷致力於知識吸收與生產;反觀搭經濟艙的人,多半都在打電玩、看電影、睡覺,「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屬於經濟艙,還是商務艙?」

善用資訊、講究方法、廣集群智的勝間和代,為自己打造了多元的身分與水漲船高的身價,並且不吝於將她的訣竅出書與讀者分享。知識經濟時代的生存之道,勝間和代以虛擬的心靈導師之姿,為三十世代做了最佳的示範。《30 雜誌》專訪勝間和代摘要如下:

30 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的人生夢想是什麼?

勝間和代答(以下簡稱答):認真想起來,我高中時曾想過,如何作一份讓很多人高興、可以幫助別人的工作。

當然,我也曾幻想過,希望20 歲時賺到1 千萬日圓,30 歲賺到5 千萬,40 歲最好能賺進1 億!日本人很怕在公開場合談錢,但我認為賺錢不是那麼髒、不能拿出來講的事。我相信如果一個人想要幫助社會、改變社會,就得賺到一定的收入,才有餘力去作更多事。

問:你19 歲就打破日本紀錄,考到會計師執照,但20 歲就結婚生子,提早面臨工作與家庭兼顧的局面,難道沒有想過,隨俗當專職的家庭主婦嗎?

答:其實我20 歲時,剛生第一個小孩,生活重心放在自己周遭,希望把家庭顧好,再找個能養家的工作,腦中沒有太多高遠的夢想。因為在日本,若先生沒有賺很多,光靠一份薪水,孩子的教育費是無法確保的。況且,婚姻還有離婚的風險在,女性必須要有獨立的經濟與生活能力,所以我從未想過專職當家庭主婦。

問:你做為職業婦女,還同時扮演那麼多角色,是因為具備了哪些關鍵能力?

答:資訊素養是我最擅長的能力,也就是在一片資訊洪流中,挖出1%真正有用的資訊,整理出架構,再傳達給別人。再者,我對自己在意、想瞭解的事,會親自去觀察驗證。例如,聯合國雖會出版各國的兩性平等調查報告,但是當我想知道商務艙的男女比例時,我就會親自去數。很多人靠著印象去瞭解一些事情,年輕人應自修「金融素養」這門學校沒教的課。

你的錢是在郵局或銀行的定存裡睡覺嗎?不知道「要用錢來賺錢」,等於是白白丟掉應該到自己口袋裡的錢。

勝間和代認為,學習金融素養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資產配置的觀念。在可運用的資產中,持有大筆現金、存款,從金融理論上,會產生極大的機會損失(chance loss)。她對各種金融商品的投資觀點如下:

1. 定期存款和公債

公債的利率比定存高,寄存期間有一定利息、沒有匯兌風險,期滿還可以還本,如果手上有中途解約可能性很低的錢,不要存定存,買公債的報酬率會比較高。

2. 股票

股票市場永遠是法人賺,散戶虧,法人在消息面和資金管理上佔盡優勢,個人投資家不如購買與股票指數連動的基金。

3. 外幣存款

外幣存款利息是由通膨率加上實質利率,但期滿後想兌換回台幣,如果台幣匯率沒漲,可能賺了利息,賠了匯差。台幣走低時進場,才能利差、匯差兩頭賺。建議買全球政府債券型基金,投資利息高的各國政府公債,同時賺到匯差和利差。

4. 不動產

新房子的售價包含了行銷廣告費用,因此買中古屋公寓比買新蓋的大樓公寓划算。而人口開始減少,住宅土地不可能大幅上漲,進入住宅投資低報酬時代。買房的頭期款,或許不如拿去投資其他金融商品,或買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5. 共同基金

對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好的分散投資型商品,但注意,理專說不出口的祕密是,他們建議的基金卻未必都是好的商品!

6. 人壽保險

遞減型的定期壽險,比保額固定的終身壽險,來得低價,也較不會白繳許多保險費。

但我卻選擇實際去驗證。還有,我過去的經歷、職能很多樣化,有會計師執照、做過企管顧問、當過分析師、證券交易員,後來又進修財務,所以你看我出的書,可以寫財報、談行銷、教理財等,融合應用很多專業。

問:我很好奇,你的人生排序是什麼?

答:我最優先希望跟3 個女兒多一點時間相處、還有每週上3 次健身房、有時間在家裡發呆啦等等;為了要達到這些願望,所以在工作上就必須很講究效率,如此一來,工作才會是達成夢想的跳板。

問:但你書中暢談如何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和金錢,讓人感覺你是個工作狂,和時下流行的「樂活」主張似乎背道而馳?你怎麼看自己的生活態度?

答:我信仰的生活態度是「get things done」,積極把事情完成!樂活、慢活在日本已經是過時的觀念,感覺跟環保永續比較有關。我想人不能完全一味地追求慢步調的生活,我的生活態度就是在人生跟工作上盡力求取平衡的,而為了讓工作和生活平衡,就必須積極講究效率。

問:可以多談談身兼多職的你,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嗎?

答:我們的時間和金錢,應該有效率地投資在長遠的未來上。例如,一般網頁瀏覽效率不高,可能得花上半天;我將網頁設定在新聞網站,善用火狐(Firefox)及Google Chrome 搜尋引擎,吸收新聞資訊,只要20 分鐘,瀏覽網站的效率就會提高許多。沒有效益又花時間的事,我都盡量外包,例如我24 歲開始,就在同事的建議下,開始雇用居家打掃人員了。

每天可以省下的10%到20%時間,可以拿來作別的事。這樣漸進式的改善,就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我也是這樣實踐的,每天早上6 點到8 點,我就用來寫書,今年還要再出5 本書,不過我永遠都在尋找更好的時間替代方案。

問:你的工作經歷看似非常地平順,可以談談人生中遇過哪些挫折嗎?

答:人生中不可能沒有挫折,30 34 歲之間是我人生最辛苦的階段。30 歲時,我剛當上麥肯錫的經理,那時我下面帶著710 人的團隊,都是只有一、兩年經驗的新人;上面的主管性格上有很大的問題,易怒、對部屬缺乏同理心;偏偏客戶又很緊迫盯人,常在週末還打電話叮嚀我,週一早上開會時該準備的資料。下面帶不動,主管又有問題,我像是三明治,對上、對下、對外關係都非常辛苦,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每天為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這段時期,讓我學到很多職場上的溝通協調、生存之道,但我實在不推薦其他人去過這樣的活!

問:這樣艱困的時期,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發?

答:我認為(日本)職場上有性別歧視,不過在這樣的環境裡,女性更要表現得比男性優秀,學習與男性共事才行。這些男性會如此反應,是因為他們必須養家餬口、保護妻兒,但是女性也有家庭要照顧啊!所以我一直都致力於找出能幫助女性兼顧家庭,同時提高工作產能的方法,只有這樣,女性才能跟男性在職場上競爭。

問:你出書談時間管理,也出書談金融素養,你在投資理財上,也曾繳過什麼學費嗎?

答:我34 歲進JP 摩根,才當上證券交易員,記得曾經選錯股票,造成損失,被老闆停止操盤兩個月,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去報考早稻田大學,再進修財務課程的原因,我想瞭解更多關於風險管理、金融運作的基本理論。我也曾買了非常貴的房子,短短4 年房價便攔腰斬了一半,也透過朋友買保險,卻花了很多冤枉錢。其實就是因為透過這些理財上的失敗,我才逐漸累積很多知識。

金融素養,一定得靠教育、教育、教育!偏偏金融理財的知識,是從小學開始,學校就沒有教的課題,我覺得這是政府的責任,所以我參與了很多政府事務,寫了很多書;我不能影響每個人,但希望能幫助到有需求的讀者。

問:台灣很多年輕人薪水不高,現在礙於景氣,還開始休無薪假,甚至被裁員,你建議他們該如何培養金融素養,開始投資理財?

答:年輕人理財的迷思,就是不明白從小錢開始省,將來才能有大筆的錢來作投資。例如食物成本,三餐外食很貴,如果年輕人學習如何燒菜做飯,先從降低伙食費開始。煮東西很花時間,但投資在時間上的成本,經過試行一、兩年後,或許就可以在金錢上得到回報,但是大部分年輕人經不起這種時間上的長期投資,通常也沒有熱誠持續。從這樣的小錢開始省起,微小但持續的改變,效果就會出現!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30雜誌

 

黃湘怡的笑容很甜、笑窩非常明顯,不論是去年10月周年慶記者會、11月底天母門市迷你演唱會,或者是在內湖的辦公室裡專訪她,每一次見到黃湘怡,她總是掛著一張滿足的笑臉,精神奕奕,就像正在談戀愛中的小女人。雖然親口聽她說目前沒有男朋友,不過,真的會讓人很好奇,在這種景氣下創業,黃湘怡還能夠笑得這麼開心,想必除了個人的特質,必定有什麼過人的經營之道,值得我們來一探究竟。

自創品牌「Black as Chocolate」(以下簡稱BAC)經營1年多,7家門市加上網路訂單,每天平均可賣出800顆手工蛋糕,月營業額破新台幣1千萬元,而且報廢量幾近零,成績相當不錯。尤其在周年慶推出「買莉特蛋糕送單曲活動」,更創下上市3周、一口氣賣出3千份的佳績,完全超乎原本的預期,也算是在毒奶事件風波中,生意不跌反漲的糕餅業最佳代表之一。

賣蛋糕 信心滿滿

要黃湘怡聊巧克力蛋糕,她一開口就滔滔不絕。「我們家蛋糕吃不膩,因為巧克力濃度非常高,只選用純度70%以上的比利時黑巧克力磚,和一般業者用可可粉製作不同。而且是純手工製作,就像創作藝術品,每個都不一樣,消費者拿到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她不厭其煩的解釋,將BAC的特色交代的鉅細靡遺,對於產品可說是相當有自信。

「從一開始,BAC的定位就是蛋糕界的精品,所以當別人怕沒生意上門而祭出降價促銷,對我來說,這些只會折損我的品牌形象和定位。」黃湘怡還強調,「衛生安全本來就是食品業的基石,但重要的是,誰能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願意花更多錢享受。」無怪乎當眾多糕餅店因為毒奶事件而業績大幅滑落時,BAC卻絲毫沒受影響。

既然定位在精品等級,售價自然不低,不免更讓人好奇,景氣這麼壞,業績真的沒問題?一聽到要問數字,黃湘怡嘟嘟嘴,笑笑說無法透露,不過倒很坦白:「我們訴求的對象本來就是有消費能力的OL,這些人重視品味又肯犒賞自己,很捨得花錢。」

根據其他糕餅業者分析,黃湘怡懂得賦予產品更多的附加價值,拉高售價,增加利潤,是她最大的獲利來源。而且單一產品線也讓她能以量制價,大幅降低進貨成本,這些都是她精打細算的地方。

創業苦 甘之如飴

現在賺錢,並不代表一開始就被看好。黃湘怡故意秀了一句閩南語,模仿許多人對她創業的反應:「有影嘸?!」然後哈哈大笑。「很多人都覺得我風風光光的開店,不會有好下場。」不過,黃湘怡得意地說,自己是打不死的蟑螂,「我就一直在啊!呵呵!」

「就像常有人說不做藝人好可惜,我不覺得啊!而且不需要因為害怕(曾經是藝人),就忘了現在要怎麼生活吧!」

「她能放得下藝人光環,這點很多人做不到。」任職SonyBMG唱片10年,看著黃湘怡出道,現任糙米音樂工作室負責人洪書傑說,「這應該和她認真的個性有關,當她決定要做一件事,就會百分之百投入。」

就像黑巧克力的苦,不是苦,是苦中回甘,回顧一路摸索的創業歷程,說不辛苦是騙人的,但是黃湘怡對此始終甘之如飴。

「那時候她還在跑最後一張專輯通告,常常是早上要開店,中午要拍照,下午要洗器材,晚上還要再跑通告,然後到了半夜還得回來公司結帳,有時候廚房人手不足,還要去幫忙做蛋糕。」任職2年多,負責設計企畫的Echo回憶當年黃湘怡音樂、蛋糕事業兩頭燒的情況,至今記憶猶新。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我姊常常來不及換掉打歌服,就穿著蓬蓬裙去廚房忙,一口氣洗完200個蛋糕模具,忙到體重直落到38公斤,想到就很心疼。」現任BAC副總經理的弟弟黃匡鴻說,姊姊從小體力差,個性卻很堅強,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即使保守的父母一直不是很贊同她創業,內外無援,她也不會跟家人訴苦,「一直到她找我來幫忙,有一次終於在我面前大哭,我才了解她不為人知的辛勞。」

聽到被爆料,黃湘怡抓著弟弟抗議脫稿演出,眼睛卻笑得瞇成了一直線,「沒有啦!那時候母親節,生產器材故障,訂單接很多,總公司又幫不上忙,結果蛋糕不能如期交貨,造成許多退單,心裡難免會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一行?」

即便如此,樂觀的黃湘怡也沒沮喪多久,「事發隔天,湘怡姊還是老樣子,一進公司就是微笑問候大家,然後就帶著我們一通一通電話打去跟消費者道歉!」她的冷靜與樂觀,讓同事Echo對這位只比她大5歲的「老闆」印象深刻。

憶代理 充滿感恩

「想當初要創業,真的只是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想把腦海裡天馬行空的想法,找到一種表達方式,做到不凡。」黃湘怡解釋創業的動機,簡單到只是想趁著年輕勇敢嘗試一次,不想徒留遺憾。

於是,基於嗜吃甜食,並觀察到台灣零售業缺乏「精品蛋糕」的定位,加上沒有創業經驗,黃湘怡決定從代理開始,引進新加坡知名巧克力awfully chocolate,在台北市八德路成立第一家門市,沒想到立刻在台北掀起一股吃巧克力蛋糕風潮。可惜才1年多,就因理念不合,加上總公司計畫收回自行經營,被迫結束代理。

但這又或許是上帝推了黃湘怡一把,提早實踐她擁有自己事業的契機。「代理的缺點是一旦做得好,總公司就想收回去自己做,但好處是讓我這個毫無經驗的外行人,不知不覺中從失敗和摸索中,學到了創業所需具備的知識與條件。」就這樣懷抱著感恩的心,黃湘怡更積極籌備BAC的成立。

由於沒學過管理,也不懂行銷,黃湘怡每天都買書回來K,透過不斷閱讀與向有經驗的人士請益,努力摸索經營原則。「雖然公司已經上軌道,但是對我來說最難的還是人事,畢竟同事平均年齡只有20出頭,我跟弟弟也都很年輕,難免會讓員工懷疑『我們到底值不值得信任』,所幸靠著自律,讓大家都看得到我們的努力。」

「她都會分享企業家的小故事,要我們回去想如何激發熱情。」到職10個月的八德門市服務人員陳萱說,一開始知道老闆是藝人時,還以為她一定很愛使喚員工,直到熟識後才發現,黃湘怡對待員工就像朋友一般親切友善。

創意多 包裝非凡

不過,黃湘怡最讓員工們欣賞的不只於此,她天馬行空充滿創意的瘋狂點子更讓大家佩服。BAC從蛋糕塗抹醬料方式、外觀包裝盒、刀叉設計、甚至是緞帶顏色和尺寸,她都堅決「要非凡、前衛,表現個性」,務必做到賞心悅目。

一直都喜歡不斷改變房間陳列和布置,被媽媽形容「1個鐘頭瘋3次」的黃湘怡,從小對美就很有主見,即使有人說BAC的門市像家具店、美容院,黃湘怡一點都不介意,反而很得意,「至今台灣還沒有一家蛋糕店裝潢如此大膽,不是極黑,就是極白。」

「巧克力的本質就是充滿期待與驚喜的!」黃湘怡開心地說,「在公司,什麼誇張的點子都可以分享,因為我相信好的idea往往來自於瘋狂的想法。」

例如去年聖誕節推出的「聖蛋」禮盒,光是雞蛋造型的外包裝,就難倒不少廠商,根本不敢接單,甚至覺得她在找麻煩,產生溝通不良的狀況。「廠商會故意說,你們年輕人想法還真不同!」雖然聽了難免沮喪,不過為了實踐「狂想」,黃湘怡反而鼓勵並協助廠商解決問題,「沒辦法,我光是想像一群人提著好大一個『蛋』去慶祝耶誕節,就覺得好炫喔!無論如何都要完成。」

至少在截稿之前,限量200個,每個要價3,680 元的「聖蛋」禮盒,全數銷售一空,網站也推出「聖蛋」二號禮盒預購,肯定讓不看好的廠商跌破眼鏡。「現在消費者也會好奇,我們下一步是什麼,要給他們什麼驚喜。」黃匡鴻興奮的說。

曾和BAC有過兩次合作經驗,擅長時尚行銷的鎮金店公關經理朱曉蓓分析BAC品牌能快速竄紅,獲得消費者肯定的原因,在於「東西好吃,從包裝到店鋪調性一致,形象鮮明,大膽設計,有創意。」而且她認為BAC訴求有消費能力的OL,用創意滿足她們渴望「隨時隨地」幸福的可能,更是成功主因。

另外,黃湘怡也對BAC做事不馬虎的敬業態度印象深刻,「畢竟我們的要求很高,可能其他廠商以為『樣子』做到就好了,但是BAC不是『做到就好』,而是要『做到完美』,這種遇到困難卻不輕言放棄的處事態度,就很值得不少創業人學習。」

明星 Q&A

Q:創業資本?至今投入的成本?

代理時約400 萬元, 我自己300 萬元,一位好友投入100萬;自創品牌時創業資金約600 萬元,至今投入約1 千多萬元。

Q:創業最大的收穫?

就是認識這麼多有才華的同事。

QBAC未來的計畫?

明年會將重心放在網路行銷,暫時不會有新的展店計畫。有沒有影響你很深的人?除了父母,影響我最大的應該是上帝。(笑)祂讓我更懂得謙虛,用奉獻的心情去回饋社會。

Q:妳為什麼這麼愛笑?

聽牧師說,每一個小朋友1天會笑200多次,大人1天才笑4次,聽了讓我好驚訝。所以我希望自己能面帶微笑,帶給身邊的人多一些正面的能量。

Q:請用一句話形容巧克力。

深不可測。每撥開一層都有不同的驚喜,是所有甜食中最偉大的,因為只要一點點,就能讓人很開心。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講義雜誌

 

紐約馬拉松賽中,運動員張文彥頭戴繡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帽子,一步步地向前邁出堅定的大步。觀賽者不分種族,全大聲的為他加油喝采。讓眾人感動的,不僅是張文彥堅持跑完全程的毅力,還有,因為他是一位全盲人士。媒體封他為「台灣阿甘」。除了跑步,張文彥也參加鐵人三項競賽、騎協力車,甚至登上玉山……二○○五年,他成立「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希望藉由體育活動,帶領更多身心障礙的朋友走出心靈的牢籠,跑向自信、光明多彩的生活。

 

 

張文彥一歲多學走路時,母親就發現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樣,走起路來步履蹣跚,時常撞牆;三歲時,擔任醫師的父親,診斷出張文彥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將隨著年紀增長,一點一滴地流失。雖然視力不佳,但張文彥比同年齡的孩子更好動,爬樹、賽跑、打棒球樣樣都喜歡,曾模仿跳遠選手,不料一跳卻掉進糞坑裏;夏天偷偷打開水塔,跳到裏面游泳……當時他迷上中視的《大運動場》節目,深受節目中運動員的英姿吸引。他對父親發下豪語:「我長大要當運動員。」開明的父親鼓勵他:「那你一定要好好加油。」當時誰都沒想到,張文彥的這句話不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而在未來成為事實。「我做事都是『玩真的』,不『玩假的』」,談及這段往事,張文彥爽朗地笑著。

 

 

張文彥逐漸長大,視力幾乎完全喪失。他在教會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筆名杏林子的劉俠女士。幾次會面後,劉俠開口邀請他管理伊甸基金會的一塊農地,雖然張文彥考量自己學歷、經歷後婉拒,但劉俠的邀約,卻宛若在他心中注入一劑強心針。「劉俠姐是一個無私的人,毫不吝嗇地對身邊的人釋放出愛。她的信任,對我而言是最大的鼓勵」,張文彥接受講義採訪時表示,「那一刻我才明白,只要願意嘗試,身心障礙的人也可以有更寬廣的出路。」

 

 

一九九○年,張文彥參加伊甸基金會「中醫病理按摩班」,在老師李家雄的號召下,第一次到陽明山竹子湖跑步,不料沒跑幾公里就氣喘吁吁,最後是走完全程。但這次馬拉松初體驗,讓張文彥從此上癮。因緣際會下,認識了馬拉松前輩劉文和,劉文和替他展開「魔鬼特訓」,要求他每天上下跑國家戲劇院斜坡幾十趟,也抓著繩圈,與他一起練跑,「不知道跌倒了幾次,」張文彥說。然而一切辛苦都有代價,張文彥逐漸跑出名號,陸續獲頒「十大傑出青年」與多種體育獎項。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張文彥從媒體聽到災區的慘況,救難隊無私的付出,更讓張文彥深受感動。跑步之餘,以按摩為主業的他,號召數名按摩師,到倒塌的東星大樓旁二十四小時輪班,替救難隊員免費按摩,「身障朋友也可以做公益」,張文彥說。爾後,他更從無到有,創立「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協會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推廣體育活動。「我在台灣各地與國外跑步,雖然看不到,但我能用耳朵聽、用鼻子聞,感受到不同的場地、氣候、人群,心中感覺非常暢快」。幾次長跑難忘的回憶,像遇到陌生民眾加油打氣,遞水送食物,還有學校師生、警察主動陪跑。張文彥因為跑步鼓舞了很多人。某次他遇到一位身心障礙者的母親,聽了他的故事後感動落淚,告訴張文彥:「看到你,感覺我的孩子或許也能闖出不一樣的人生。」

 

 

張文彥認為,雖然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注逐漸提升,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許多優秀的身障運動員,比賽結束後為了生計,只能繼續按摩,心中的落寞,旁人難以體會」張文彥說,「許多視障朋友努力讀到大學,但畢業後職業的選擇卻很少,多半只能回到按摩業。他們的工作權應受到保障,有更多能發揮專長的舞台。」因此,協會努力的目標,是未來可以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健全的工作輔導機制,更盼望政府機關、社會大眾能釋出更多元的工作機會。

 

 

「許多身心障礙的朋友,從小受到過度保護,不但無法學習獨立,心裏也因為缺乏自信,變得畏縮、害怕。但是,如果身心障礙者的身心得不到自由,那麼他的生命也會逐漸關閉」張文彥說,「所有身心障礙者,都應該相信自己,用行動證明自己,勇敢站出來,因為『天助自助者』,更盼望大家給與這群特殊的朋友更多關心,或投入志工行列,讓他們的『特殊』,也有機會成為『非凡』。」

bookst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